从心出发

邻里噪音增加患抑郁和焦虑症风险

研究显示,如果邻居爱吵闹,住在他们周围的人,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是其他人的2.5倍。(iStock图片)
研究显示,如果邻居爱吵闹,住在他们周围的人,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是其他人的2.5倍。(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噪音让人抓狂?本地媒体不久前报道,63岁私召车司机称,邻居两年来日夜敲墙,他天天在车上睡觉不敢回家,还因此心悸入院,也产生焦虑症。另一起事件是武吉巴督谋杀案,据媒体报道,多次因噪音等问题闹纠纷后,65岁男子涉嫌谋杀43岁女邻居。

台湾媒体去年9月报道,高雄某大楼吴姓男子嫌邻居罗家传来噪音,吵得他不得安宁,在罗姓夫妇两稚子前刺死对方。

南丹麦大学研究人员曾对7000名居民进行三年研究,其中大部分人住在高层公寓。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邻居爱吵闹,住在他们周围的人,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是其他人的2.5倍,而遭受严重压力的概率是其他人的3倍。调查也发现,40%的受访者因为噪音纠纷而承受压力,十分之一的吵架最终变成暴力。

“噪音命案”多半有迹可循

台湾司法精神科医生李俊宏针对“噪音命案”曾分析,过去案件可分成三种类型:精神疾患妄想症或幻觉、颜面神经失调者或听觉过敏者,以及单纯纠纷当事人。

精神疾患包括重度抑郁症和妄想症等,即使真实世界没有噪音,妄想症患者也会听见莫名声音,造成困扰;又或者如重度抑郁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因血清素过低,听觉较为敏感。

颜面神经失调患者,因无法自主控制听觉的骨骼肌肉,导致耳朵音量过度放大,听觉受损。耳鼻喉科的听觉过敏者较为常见,即使是滴水声也如打雷般刺耳,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来说,生活无法获得休息,情绪难免起伏波动。

第三种类型是单纯因噪音问题导致邻里纠纷,李俊宏医生认为少有噪音案例,在一开始就升级成持刀砍人事件,多半早有历程可循。他认为前两种可借由药物,或其他精神治疗方式获得改善,第三种则需要调节者有智慧地介入沟通。他认为进入高龄社会,尤其噪音问题,应可加入精神医疗系统或心辅机制介入帮助。

噪音的问题,得找出症结,看是心理的或其他因素,对症下药。问题能解决,才不至于因纠纷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