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富有动感的旋律摆动身体,沉浸在现场欢腾的氛围中。无论是出席演唱会,到酒吧或夜店狂欢,或参与室内有氧运动课程如飞轮单车(spin),都离不开烘托现场氛围的强劲音乐。这些休闲娱乐活动是许多年轻人的爱好,但其中了解环境噪音,懂得自我保护的人有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超过10亿名12至35岁的年轻人,在酒吧、夜店、演唱会和体育赛等场所,长时间接触高音量音乐和其他噪音,将面临听力永久性损失的风险。

本地学生保护听力意识不高

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四名应届毕业生谢绮馨、骆思恩、杨汶晴和张凯欣,近期针对校内280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多达88.6%的学生在过去五年曾到夜店、演唱会或参与室内有氧运动课程,而这些场所的音量往往达到有损听力的水平。其中44.4%的学生不晓得有“噪音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即由噪音诱发的听力损失),多达83.9%没听闻过保护听力的高保真耳塞(high-fidelity earplugs,简称HF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