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医疗系统和对日常保健的重视,使新加坡的人均寿命逐年上升。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国人的预期寿命高达83岁,位居全球前列。然而,相伴着长寿的问题是罹患严重疾病(critical illness)的可能性增加。

我国最常见的严重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和中风。保健促进局的数据显示,每四名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上癌症1,而卫生部的数据也显示,在2023年,本地55.4%的死亡案例归因于癌症或心血管疾病2

然而新加坡人寿保险协会(LIA Singapore)的调查却显示,本地2022年的严重疾病保障缺口则高达5790亿元或74%。大多数人也不全然了解严重疾病保险(Critical Illness Insurance,简称重病险)保障的必要性,未能将其纳入财务规划,导致他们在健康亮起红灯时,面临财务压力而备受打击。

你是否也忽视了重病险的重要性?本文为你揭示七个常见误区,并探讨重病险如何在关键时刻成为你财务安全的重要支柱。

误区①:我有住院保险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重病保险。

住院保险只是保障的一环,可保障医疗费,却不能保障你收入的流失。(图/Getty Images)
住院保险只是保障的一环,可保障医疗费,却不能保障你收入的流失。(图/Getty Images)

事实:重病险和住院险不同,前者保障收入,后者保障医疗费。住院保险(包括综合健保双全计划)确实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但通常需要支付至少5%的自付额。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严重疾病,这可能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住院险并不涵盖非医疗费用,例如收入损失、护理费用、家庭开支或额外开销。

重病险能填补了这些非医疗费用的缺口,如帮助支付房屋贷款、生活费或康复期间的收入替代,让你安心调养身子,专注于恢复健康。根据新加坡人寿保险协会的建议,重病保险的覆盖金额应该相当于收入的四倍。简单来说,重病险是一种额外的财务缓冲,让你能专注于康复而不是为各种账单发愁。

误区②:基于现有病症,我无法投保重病保险。

事实:其实不然,现在许多保险计划已根据市场需求,专门为慢性疾病或常见的现有病症(pre-existing conditions)患者设计重病保险方案。例如,Singlife Essential Critical Illness计划是一项全面承保各种重病的多重保障计划,即使你患有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或高血压、高胆固醇,或是身体质量指数超标(超重),照样可以享有承保。

误区③:重病保险太昂贵了,我负担不起。

事实:重病险其实相对实惠,尤其是早期投保时,保费更低,并允许保户在经济状况变化时逐步提高保额。

就以Singlife Comprehensive Critical Illness计划而言,保险范围涵盖132种严重疾病。

  • 以一名30岁且不吸烟的男子为例,投保这项保单,覆盖至75岁、10万元保额的情况下,每年保费仅需$920,每月不到$77。

  • 如果是一名35岁、育有一子且不吸烟的妇女,家族有癌症和糖尿病病史并定期进行体检,投保相同的保险(保期30年,保额10万元),年费为$1052,每月约$88,便能在面临健康危机时继续承担家庭开支。

贴士:趁年轻时开始投保以享受较低的保费,并随着财务责任和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升保障。

误区④:我年轻又健康,不需要投保重病保险。

趁年轻投保,保费才能更低,保障更全面。(图/Getty Images)
趁年轻投保,保费才能更低,保障更全面。(图/Getty Images)

事实:严重疾病不分年龄。越年轻投保,保费越低,保障越全面。此外,癌症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全球数据,50岁以下的癌症患者在过去30年间增长了八成3。即使在新加坡,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显示,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国人中不只限于年长者4,而这些健康问题常常是心脏病和中风等重疾的前兆。

误区⑤:重病保险只提供一次赔付,后续保障不足。

在你最需要保障时,重病险或可提供多次赔付或反复理赔,让你安心把病养好。(图/Getty Images)
在你最需要保障时,重病险或可提供多次赔付或反复理赔,让你安心把病养好。(图/Getty Images)

事实:许多重病险计划,包括Singlife的产品,提供多次赔付或反复理赔,以应对复发或多次重大疾病的情况。这为患者在长期或复发性健康危机中,提供了持续的经济支持,从而可以专注于康复。

贴士:Singlife Multipay Critical Illness计划可累计赔付总额高达保额的900%,并在赔付总额达保额的300%后免除保费,持续保障受保人和家庭的开支稳定。

误区⑥:重病保险只覆盖绝症。

事实:重病保险覆盖许多可以存活但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如癌症、中风和心脏病。随着这三大重疾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新加坡人的83年平均寿命中,约有十年可能是在健康不佳的情况下度过的5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新加坡每天有44人确诊癌症、33人确诊心脏病,以及24人中风。这些病症往往需要长时间治疗和康复,除了庞大的医疗费用外,患者还需要考虑因无法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由此,如何承担日常开销可能成为主要的财务困难。重病险的赔付款可以帮助支持康复费用或生活方式的调整,让患者专注于恢复健康,不必因财务问题分心。

贴士:如果你想提早对抗新加坡的“三大威胁”,Singlife Big 3 Critical Illness计划可为癌症、心脏病、中风和13种特定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双倍的保额赔付。

误区⑦:我已经有重病保险,不需要更多保障。

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你现有保险可能不足够,尤其是当你的生活情况和财务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图/Getty Images)
步入人生下一个阶段?你现有保险可能不足够,尤其是当你的生活情况和财务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图/Getty Images)

事实: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阶段的变化,早期投保的保额可能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的风险。人寿保险协会建议重病险的应对金额相当于年收入的四倍。这是假设患者从确诊重疾到重返工作岗位,平均需要五年的时间以及相应的经济支持。可是,新加坡人的重病保险覆盖率只达到建议的四分之一,远低于所需水平。

随着收入的增长和家庭责任的增加,所需承担的房贷、子女教育费及父母的看护等开销也会改变。Singlife《财务自由指数》的调查显示,高收入和育有幼童的夫妇,往往在收入提高后未能及时增加保额,是重病险覆盖差距最大的群体。定期审视保险计划,并根据收入和责任调整保额,能够有效减少财务漏洞。

贴士: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保障了?请查阅本文提及的第一个误区:你现有保险可能不足够,尤其是当你的生活情况和财务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

守护未来 从现在开始

重病保险不仅是一种保障,更是你和家人财务健康的重要防线,别等到需要后才后悔没有提前准备,现在就为自己和家人投保合适的重病保险。立即访问www.singlife.com/ci,从今天开始,为你和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

【本文由Singlife呈献】

备注:# 资料来源:Singlife
  1 资料来源:保健促进局, “Singapore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22”, 2024年11月25日查阅
  2 资料来源:卫生部, “Principal Causes of Death”, 2024年11月25日查阅
  3 资料来源:BMJ肿瘤领域期刊, “Global trends in incidence, death, burden and risk factors of early-onset cancer from 1990 to 2019”, 2023年9月5日刊登
  4 资料来源:卫生部, “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 Survey 2022”, 2024年11月25日查阅
  5 资料来源:海峡时报, “S’pore wants to become a Blue Zone 3.0 where gap between life and health spans is smaller”, 2023年10月13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