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自己对致命性细菌感染的抵抗力,或许只须增加纤维的摄取量。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构成会影响一个人对于致命性肠杆菌感染的抵抗力。这些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E.coli)、志贺氏菌(Shigella)以及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它们原本就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数量不多就不会构成危险。
不过,如果吃了污染的食物或是身体炎性反应过大,肠杆菌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严重的话甚至会致命。例如:肺炎克雷伯氏菌可能导致肺炎和脑膜炎。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员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电脑技术,分析了45个国家超过1万2000人的粪便样本,结果发现可从菌群的构成,预估肠道会否容易被肠杆菌“攻陷”。
从源头预防细菌感染
研究员找出135个有助抵抗感染的肠道微生物品种,其中包括一种叫做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的菌群。这些好菌会在分解纤维后,产生对健康十分有帮助的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的作用包括:维持肠道黏膜健康,促进肠道蠕动,促进制造血清素以及调节免疫细胞,可达到抗炎、抗肿瘤以及抗菌等效用。
换言之,要让普拉梭菌发挥功效,一定要摄取足够的纤维。多吃蔬果、豆类和全谷类,里头的纤维才能变成肠道菌的“食物”,让它们制造抵抗害菌的“武器”——短链脂肪酸。
研究员之一是剑桥大学的Alexandre Almeida博士,他说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会改变肠道环境,增加纤维摄取量有助于促进益菌生长和抑制害菌。
他指出,随着更多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菌)出现抗生素抗药性,治疗手段越来越少,因此最好的对策是从源头预防细菌感染,别让害菌有机会在肠道内肆虐。
上述研究报告1月10日刊于科学期刊《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