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健身,中年和年长者也需要进行负重运动,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肌肉会逐年丢失,伴随引起一系列如易跌倒、骨折等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因此应重视力量锻炼,年长者尤其要以健体为主,保持骨骼密度和肌肉结实,减少肌肉萎缩的速度,锻炼平衡和活动灵活度。
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与护联中心携手推出防衰弱计划,帮助年长者通过运动预防肌肉退化与流失。计划最迟在年底前,为100个活跃乐龄中心提供适合年长者的运动器材,帮助他们保持身心活跃。
健身讲求按部就班
有超过20年健身教学经验的Trilogic Fitness健身教练潘芃名指出,健身讲求按部就班,初学者若想一蹴而就,容易弄伤身体。很多人到健身中心,依样画葫芦地学其他健身者做各种举重动作,容易导致肌筋、肩膀、下背、膝盖等部位拉伤或损伤。
开始健身,选择器材的重量应渐进式地从轻至重,过重容易导致肩胛骨损伤。比如从平地举重,容易伤及下背,正确姿势是:保持背部挺直,弯曲双膝,半蹲式地举重。
循序渐进健身不伤身
想要减控体重,拥有“不易胖”体质,增加肌肉含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想要管理体重,“健身焦虑”(gym anxiety)却成为人们裹足不前的阻碍。
全真瑜伽健身(True Fitness)健身组长许胜杰(Alessio)说,“健身焦虑”是指在健身房运动时,因担心被他人评价,对器材和训练方式不熟悉,而产生紧张、不安,甚至畏惧的心理。
许胜杰建议:“不妨选择在非高峰时段锻炼,并主动询问教练或工作人员,或考虑聘请私人教练进行一对一指导。”
此外,可选择到小型健身房或参与小组课程,营造私密且舒适的氛围,或与好友结伴运动,互相激励。
专注个人锻炼进度
开始健身时,应设定小而明确的目标。许胜杰举例说:“每周去一次健身房,或安排一周30分钟的户外散步。若决定去健身房,宜提前规划好具体训练项目和所用器材,不仅能避免慌乱,也能帮助自己更快熟悉环境。”
初到健身房时,应多观察场地布局、了解器材功能。他提醒:“慢慢来,给自己时间适应健身环境,并专注于个人锻炼进度,而不是与他人比较。”
如果隔了一段时间没进健身房,重启锻炼时,不宜立刻一头热投入高强度训练,而应从低强度有氧运动入手,如步行、骑行,辅以简单的力量训练,如深蹲、轻量哑铃弯举。随着体力和耐力逐步恢复,再提高训练强度和时长,以防因过度训练而受伤或对健身失去信心。
健身初学者可尝试Alessio在视频中示范的三种健身新手简易运动,包括:俯卧撑、哑铃弯举和跑步机倾斜式行走。
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
运动前,可做5至10分钟的动态热身运动,如肩部环绕和左右摆腿动作。他推荐两项利用自身体重作为肌肉锻炼的力量训练,如负重深蹲和辅助俯卧撑。
他指出,久未锻炼的人重返健身房常犯的错误包括:
忽略热身和拉伸。
对自身期望过高,与他人比较而自我怀疑。
过度训练,导致体能透支。
持续锻炼的动力源自对每一个小进步的认可。许胜杰建议使用健身追踪器、手机应用软件,或记录训练日志,时刻监测运动表现,一旦达到预定目标或创造个人最佳成绩时,可适当奖励自己,以此作为继续锻炼的动力。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