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公司从事企业发展事务的林征雁(49岁),因朋友成为斯巴达拳击俱乐部(Spartans Boxing Club)的特许经营者而报名成为会员,至今已练了约四年的拳击。一直都有运动习惯的他,感觉自己的体能比以前更好,也变得更强壮。

林征雁认为,拳击能有效燃烧热量,对体重管理有一定帮助,训练时会动用到身体许多不同部位的肌肉,是一种全身的力量训练。此外,也可借由拳击结交新朋友,认识其他志同道合的拳击爱好者,互相鼓励。他体会到要加强或维持体能,一定要把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变成生活方式,才能持之以恒。 

究竟,拳击对他有什么吸引力?如何持之以恒?拳击又是否老少咸宜?

林征雁每周练习两三次拳击,周末在家做高强度间歇训练。(李冠卫摄)
林征雁每周练习两三次拳击,周末在家做高强度间歇训练。(李冠卫摄)

1. 你一直都重视保健和体能吗?

答:我一直都知道必须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比如每周运动一两次,避免饮食过量,确保体重不会超重。但真正开始重视健康,其实是近年的事。原因之一是做体检时发现血压飙升,所以开始定期运动,注意饮食,平日尽量不吃超级加工食物,只是偶尔在周末放纵一下。

2. 平时做哪些运动?

答:上班地点附近有Spartans拳击俱乐部,所以平日午餐时间会尽量抽空上拳击课,每周大约两三次。到了周末,我会在家里做约30至45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简称HIIT)。

还没开始学习拳击前,主要在周末游泳和骑脚踏车。每次骑行一至两小时,时长视路线而定。游泳则是30至45分钟。

我也跑步,偶尔和朋友打打网球,但后来因为膝盖和脚跟疼痛,所以不太做这些运动了。

因为膝盖疼痛,林征雁不再跑步或打网球,拳击变成他的主要运动。(李冠卫摄)
因为膝盖疼痛,林征雁不再跑步或打网球,拳击变成他的主要运动。(李冠卫摄)

3. 为什么会爱上拳击?

答:拳击比我过去做的运动更激烈,对燃烧热量和体重管理有一定帮助。加上拳击包含力量及体能(conditioning)训练,能锻炼全身各处肌肉群,对增强肌力非常有帮助。

随着年龄变大,肌力可说是保持活动能力的关键。日常动作如从地板上站起来,或夜晚上厕所(特别是到了七八十岁时),都不能缺少肌力。

整体体能(fitness)当然也很重要,但我认为,年岁渐长后,如果要保持健康及活动能力,体能与肌力同样重要,后者更为关键,尤其是核心肌群和双腿的肌力。

4. 练习拳击前后如何暖身和收操(cool down)?

答:很多人进行拳击前会跳绳暖身,但我因为膝盖痛,选择跳过暖身,结果导致左脚跟不适。现在我会使用拳击教室的室内固定自行车,暖身数分钟,间中会更换不同时速。我也会做柔软体操(calisthenics)或重训。

拳击练习结束后,主要是做伸展操,伸展重点包括核心肌群、背部及双腿不同部位,如臀部内侧、大腿后肌(hamstring)、四头肌(quadriceps)及小腿,最后做上半身(胸部和手臂)伸展。

5. 练拳需要哪些配备?

答:拳击手套及绑手带(又称缠手布)有助支撑和保护双手和手腕。衣着方面没有特别要求,一般运动服就可以了。练拳时可穿一般运动鞋,除非练习非常频密,可考虑有助保护双脚的拳击鞋。

林征雁认为,只要对拳击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学习时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李冠卫摄)
林征雁认为,只要对拳击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学习时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李冠卫摄)

6. 练习拳击后有哪些改变?

答:练习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自己的体适能加强了,爬楼梯比较不会气喘,赶时间全速跑动时,也可以跑得更久。肌力方面也有改进,因为有些柔软体操的动作,我现在能重复做。体检报告也显示,我的体脂率和血压比以前更低。

7. 拳击适合各个年龄段吗?

答:拳击适合的年龄层很广,我们在拳击教室做挑战核心耐力(core endurance)运动时,能撑到最后的往往是一些50多岁的会员,他们“打败”了比自己年轻的会员。

学习拳击,开始时不必太急,重要的是持续规律练习,循序渐进。和其他运动一样,要聆听身体发出的信息,训练时别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参加拳击课,对保持动力有一定帮助,因为和其他人一起集训会有一种团队的归属感。拳击教室通常会提供一次免费课,不妨先试试,不喜欢的话可以不参加。

别因为练拳击的人比自己年轻而感到泄气。重要的是你是否对拳击感兴趣,是否真的想通过它强身健体,然后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锻炼。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