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低糖饼干……明明每一口都是甜的,却贴上“无糖”(zero sugar)或“低糖”(sugar-free)标签,这些食品是否更“健康”?
其实,市面上很多“无糖”或“低糖”加工食品是以代糖(artificial sweeteners,又称人工甜味剂)取代蔗糖;代糖的特点是甜度高、热量低(有些甚至零热量),不会直接影响血糖。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肆无忌惮大量食用这些“无糖”或“低糖”饮食,因为食物中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正确认识代糖
为免损害健康,一定要正确认识代糖。鹰阁医院营养治疗师指出四个常见误区。
①代糖和蔗糖大同小异?
两者截然不同。虽然同样能赋予甜味,不过它们的化学结构并不一样。大部分代糖(包括人工及植物性甜味剂)的热量非常低,且不影响血糖。但代糖有可能影响新陈代谢和整体健康。
②植物性甜味剂比人工代糖更有营养?
未必。有些人可能以为材料来源较“天然”就比较健康,但根据研究,植物性甜味剂如甜菊(stevia)和罗汉果的保健功效不会比人工甜味剂来得显著。更何况,市面上的植物性甜味剂往往经过大量加工,营养价值未必较高。此外,一些植物性甜味剂可能加入其他添加剂或人工代糖,如赤藓糖醇(erythritol),因此未必是百分百“天然”,购买前应查看食物标签。
③代糖热量低,所以可尽情食用?
不可以。代糖和任何食物一样,必须酌量摄取,适可而止。过量摄取某些代糖,如糖醇(sugar alcohol),会造成腹胀、腹泻等肠胃问题。过度依赖甜味剂,可能会变得嗜甜,更难解除“糖瘾”。
④代糖会致癌?
大量研究显示,只要酌量摄取,而且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代糖,其实都可安全食用。
三族群须慎用代糖
苯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患者。这是罕见遗传病,患者无法代谢阿斯巴甜含有的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苯丙氨酸在体内累积,会对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患者一定要避免食用阿斯巴甜。
肠胃问题患者。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须谨慎服用某些人工甜味剂。糖醇如山梨醇(sorbitol)和甘露醇(mannitol)可能导致腹胀、腹泻和胀气。
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虽然代糖能用来管控血糖,但患者还是必须注意摄取量。有研究显示,它们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度和葡萄糖代谢率,某些甜味剂也可能增加血凝块的风险。
如何辨认含代糖饮食
最常使用代糖的产品包括:
无糖或低糖汽水、能量饮料和零卡茶饮
无糖薄荷糖和其他无糖糖果
低卡甜品如无糖雪糕
符合生酮饮食守则(keto-friendly)的饼干、蛋糕和其他甜点
“糖尿病友好”(diabetic-friendly)烘焙食品、果酱、巧克力
怎么知道食品是否含有代糖?最直接的做法是查看食物标签。广泛使用的代糖包括: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蔗糖素(sucralose)、安赛蜜(acesulfame potassium)和木糖醇(xylitol)。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