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苦口良药,随着年龄渐长,我们是否应学会“吃苦”?

从中医角度看,苦味食物对一些常见的健康困扰会有所帮助。

余仁生中医师冯明花指出,现代人睡眠少,精神压力大,加上饮食营养失衡,易导致眼睛干涩、口干、咽喉痛、牙龈肿痛、失眠、小便黄、大便干硬、心情烦躁等。“出现这些症状时,可适当吃些苦味食物,对调解身体机能,普遍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作用。”

吃苦喝苦须适量

平时“吃苦”和“喝苦”应注意什么?冯明花医师以常见食材为例加以说明。

● 苦瓜
有清热、消火之效。但苦瓜性寒,食用过多会加重体内寒气,尤其对脾胃虚寒、体质虚弱、易腹泻的人来说,苦瓜吃过量易伤脾胃,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莲子心
性寒,对于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痢疾、失眠和心烦意乱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莲子心苦寒,易伤及脾胃。脾胃虚寒者如果胃脘和腹部感到寒冷疼痛,大便溏薄,吃莲子心或加重病情,故不建议服用;腹部胀满者,同样要忌食。

● 葡萄柚
品种多,有些带苦。葡萄柚的成分被认为有治疗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干藓之效,甚至能够减重,但研究显示,葡萄柚与某些口服药物同服会产生不良反应,服药者应咨询医生,或尽量避免食用。

● 西兰花
蔬菜当中,苦味较浓的是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西兰花。西兰花热量偏低,且富含纤维与营养,其中所含维生素A和C有助减少炎症。

● 黑巧克力
能缓解情绪低落,且对加强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智力、防治心血管循环疾病等有作用。但食用过量有时会造成腹泻,而且易有饱腹感,长期下去不利于营养吸收。

● 黑咖啡
利尿,而且咖啡因被证实可加速新陈代谢。但短时间内饮用大量黑咖啡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而随着咖啡因的摄入量增多,神经系统接收到的“兴奋信号”越多,或增加焦虑感,不宜大量饮用。

逐步培养吃苦能力

苦食苦饮虽有保健功效,但嗜甜是人的本性。如何加强对苦味的接受度,或学习品尝苦而甘之如饴?

首先不妨提醒自己过量摄取糖分对人体的危害。邱德拔医院高级资深营养师黄慧嫥指出,许多科学证据显示,加糖饮料中的糖分是肥胖症和糖尿病的主要导因之一。

营养师建议:
● 糖瘾出现时,试试以黄瓜、柠檬或薄荷调味的白开水解馋,或偶尔吃一小块黑巧克力。
● 不习惯吃无糖酸奶,可拌入新鲜水果。
● 不习惯喝无糖咖啡,可逐步减少糖分,例如从全糖变半糖,习惯了再进一步减糖。
● 咖啡、茶和燕麦等可用香料如肉桂、小荳蔻(cardamom)和肉豆蔻(nutmeg)调味,制造“甜的假象”,“瞒骗”味蕾。
● 少吃加工食品(如加工肉类),少外食,尽量亲自下厨,并选用原型食材。
● 试试至少一个月不吃甜食或咸食,以改变味蕾。

苦食怎么吃才美味

本地草药达人陈玉娟也是野菜课程导师,她分享烹调苦味蔬菜的一些窍门。例如切好的苦瓜和叶类蔬菜,可分别撒盐稍微腌渍和焯盐水,之后把水分滤掉,有助于减少苦味。

适当调味也可让苦味食材更好吃。陈玉娟举例:“福建人的芥菜(大菜)焖饭有‘苦’味,但吃后觉得齿颊留香,原因是焖饭加入许多配料如虾米、冬菇和烧肉等,中和了芥菜的苦味。”

茶品则可巧妙利用香味,例如在普洱茶里放少许菊花,以提升茶的清香度,使茶更顺口。

如果觉得普洱茶(左)太苦,可放少许菊花,提升茶的清香度。蔓荆叶稍苦,所泡的茶(右),可提神醒脑。(唐家鸿摄)
如果觉得普洱茶(左)太苦,可放少许菊花,提升茶的清香度。蔓荆叶稍苦,所泡的茶(右),可提神醒脑。(唐家鸿摄)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