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部分国人一样,心理健康专家同样过着熙攘忙碌的生活。他们如何在百忙中兼顾心理健康,每天坚持自我照顾?

周泳伶临床心理诊所(Annabelle Psychology)的临床心理学家周泳伶博士强调:自我照顾是日常所需,不应等到周末或放假才来重视。她把自我照顾分为两种:快速充电(fast charge)和慢充(slow charge),前者只需几分钟,一天下来可进行数次,例如起身看看窗外风景,给办公桌上的盆植浇水;晚上睡觉前再“慢充”,比如花一个小时阅读或画画。 

抵达办公室后,午休时间,以及下班前,她都会抽空充电。“有些人的充电方式是和其他人在一起,但如果需要独处,一定要主动争取。和同事吃了午餐后,我会先离开,让自己在回去工作前有一小段独处时间。”

有意识地策划时间

充电不能顺其自然,最好是运用时间管理技巧,妥当安排日程。育有两名儿子的周泳伶举例:如果允许孩子10、11点才睡觉,那就难以在自己入睡前享有私人时间,所以一定要调整日程,让孩子晚上9点上床。“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需求,并且有意识地策划和安排时间,否则感觉就像一直在追赶一趟跑得比我们快,永远赶不上的火车。”

身为职业妇女,她会在抵达和离开办公室前用10至15分钟整理情绪。“每天早上睁开眼,就忙着打点孩子的事,确保他们准时上学,抵达办公室时还会感觉精神紧绷,所以要沉淀一下再开工。下班后离开办公室前,我会花点时间整理植物,‘丢掉’工作时积累的压力,让自己可以喘口气,再投入下一件必须做的事。”

延伸阅读

正念冥想 效果媲美抗抑郁药
正念冥想 效果媲美抗抑郁药
年轻人拥抱慢手艺 从阿嫲智慧实现自我照顾
年轻人拥抱慢手艺 从阿嫲智慧实现自我照顾
正向心理学学院(The School of Positive Psychology)创始人兼总裁柳健豪每天都会冥想,也经常在夜晚写日记。(受访者提供)
正向心理学学院(The School of Positive Psychology)创始人兼总裁柳健豪每天都会冥想,也经常在夜晚写日记。(受访者提供)

正向心理学学院(The School of Positive Psychology)创始人柳健豪会通过一些安静的“小仪式”照顾自己:起身后洗个暖淋浴,以温和方式开启一天;在淋浴的最后一分钟转为冷水澡,既可醒脑又安抚神经系统,提醒自己专注于当下。

一天下来,他常冥想,时而聆听器乐、民族部落音乐或灵魂乐(soul music),时而通过“睡眠瑜伽”(Yoga Nidra,类似冥想的技巧)深度放松身心。

入夜后,柳健豪常写日记,有时简短一两句,有时任由思绪层层展开,下笔成文。他说:书写不是为了得出什么结论,纯粹因为“这是一种温柔地结束一天,进入休息状态的方式。”

重获暂停的主动权

对柳健豪而言,植物和大自然也是自我照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园艺让他亲近自然,也让他慢下来;浇花和照顾植物提醒他,我们属于更大的生态系统,这让他感觉实在。“从事园艺不只是照顾花草,同时让大自然照顾我。”

从两人自我照顾的方式可以看出:自我照顾可从小事做起。柳健豪举例:喝咖啡前先喝杯水;打开电邮前先享受几分钟的宁静;开会时先深呼吸再发言;用餐时不碰触任何电子器材;外出散步10分钟,身上不带手机。

自我照顾可从小事做起,不一定要花钱,例如有意识地暂停工作,好好喝口水,看看窗外风景。(iStock图片)
自我照顾可从小事做起,不一定要花钱,例如有意识地暂停工作,好好喝口水,看看窗外风景。(iStock图片)

柳健豪说,这些做法或许看似微不足道,却能让我们重获暂停的主动权,长期下来给身体发出明确信号:我们不必任由时下“紧迫感文化”(urgency culture)所摆布。

他说,从这方面来看,自我照顾就像一个反抗行为,借此表达:我的价值不止在于我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