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再热,也不宜狂吹冷气或大喝冷饮。根据中医的观点,长期喝冷饮或吃冰品,不仅有损消化系统健康,也会影响阳气,还更容易让外邪侵入人体,引发不适,年长者要特别注意。把清凉解暑的原型食材纳入三餐,既可摄取丰富营养,又不必担心为了寻求一时畅快而埋下健康隐患。
小米
小米清凉甘甜,归脾、胃、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换言之,小米粥有补虚健脾、和胃的功效,尤其适合暑热时饮用,有助清热解暑、调节体内燥热。长期食用小米有助改善因脾胃虚热所致的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口疮、咽喉肿痛等也具一定的缓解作用。
小米含易于消化的淀粉和色氨酸,不仅能快速提供饱腹感,还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大脑对色氨酸的吸收,从而起到助眠安神的作用。体质偏寒者宜适量食用,并可搭配红枣、桂圆等温性食材同煮,以中和其寒性。需注意,小米忌与杏仁同食,以免引发吐泻。(文/孙慧纹)
绿豆
性质偏寒凉的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等功效广为人知,它还具备低热量、高蛋白和高纤维三大营养特色,不仅帮助排便,也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绿豆也包含其他营养素如钾、镁、磷、维生素B1、叶酸和维生素E等。
常见食用方法包括绿豆汤、绿豆水和绿豆粥。但有些族群要特别注意摄取量:体质虚寒者;频尿者;消化较差、经常腹胀腹泻者;患有肾脏病者。此外,绿豆可能降低中药的药性,影响药效;如果正在服用中药,建议咨询中医师。(文/陈映蓁)
苦瓜
苦瓜是饭桌上常见食材,除了富含维生素C、A以及E等营养素,也含有矿物质如钾、镁和铁。苦瓜中的果胶和多种活性物质有助降低血脂,特别是三酸甘油酯和总胆固醇。它也具有清热降火等功效。苦瓜中的苦瓜苷和多肽-P等物质,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和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有助调节血糖水平。
由于苦瓜的草酸影响人体吸收钙质,建议在烹饪前焯水,去除部分草酸。苦瓜性寒,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文/林弘谕)
樱桃番茄
小巧的樱桃番茄味甘酸、性微寒,不仅能在天气热、食欲不振时让人开胃,还有生津止渴、健胃清食、清热解毒等功效。
樱桃番茄热量低,营养丰富,营养成分包含维生素A、C和E,以及叶酸、钙、钾、锰和磷。与其他种类的番茄一样,富含有抗氧化作用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如茄红素(lycopene)、β-胡萝卜素(beta carotene)和叶黄素。生吃有助保留其中的维生素C,煮熟再吃可摄取较多茄红素。(文/陈映蓁)
梨子
梨子含水量高达约84%,富含维生素,同时还含钙、碘等微量元素,享有“天然矿泉水”美誉,且自古被称为“百果之宗”。梨子性寒,可帮助身体降低热度,其丰富水分和营养成分也能滋润身体,缓解因热症引起的口干舌燥等不适。梨子止咳化痰的作用,也能帮助清除肺部热气,进一步达到清热效果。
梨子热量低,每100克约57大卡,主要来源为天然果糖。若煮成梨汤(不加糖),每100毫升约40至50大卡。低热量与高水分的特性,使它成为健康饮食的优选。不过,梨子性偏寒助湿,多吃会伤脾胃,故脾胃虚寒、畏冷食者应少吃。夜尿频者,睡前应少吃。梨子含糖量高,糖尿病者慎吃。(文/李亦筠)
冬瓜
冬瓜炖肉骨汤是家常汤品,具有清热祛湿、滋阴润燥的功效。冬瓜富含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分含量高,热量和脂肪含量低,特别适合须要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者食用。其中所含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防止体内脂肪堆积。
冬瓜属高钾低钠食物,可降低血压,促进水分代谢,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助益。冬瓜性凉,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者应慎食,建议搭配温性食材烹饪。(文/林弘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