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中,有人喜欢用各种香料作为天然调味料,减少使用精致提炼的调味品。

姜黄、香茅、青葱、花椒、肉桂和八角等,是亚洲烹饪中经常使用的香料,不仅能为菜肴增添风味和色彩,也对健康有多种益处。

姜黄

姜黄是许多地区菜肴的灵魂,尤其是南亚和中东料理,常用于烹调咖喱、腌制肉类,还可制成香味扑鼻的印度姜黄饭。

姜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素,具有强效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医理论中,姜黄性温,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尤其对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有效。许多研究表明,姜黄素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僵硬和炎症,对治疗关节炎有显著作用。此外,姜黄素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并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帮助身体排毒。

有数据指出,每100克姜黄(特指姜黄粉)含约2080毫克钾,其主要功效包括:维持血压正常,帮助维持肌肉和神经功能,以及调节体液和酸碱平衡。

延伸阅读

小种子大营养 籽类食物护心又护脑
小种子大营养  籽类食物护心又护脑
添菜减钠 快熟面这样吃不罪恶
添菜减钠 快熟面这样吃不罪恶

尽管姜黄含有膳食纤维,但我们应更关注其姜黄素的含量以及潜在的健康影响。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头痛等副作用。它也可能刺激胃酸和胆汁分泌,加重胃食道逆流或胃部不适。(文/林弘谕)

姜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素,具有强效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龙国雄摄)
姜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素,具有强效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龙国雄摄)

香茅

香茅可用于烹饪、制作饮料和调味酱汁。它既能当香料用于汤品、咖喱等,也可制成香茅茶、鸡尾酒,或添加入糕点中。

香茅具有抗菌、抗炎和止痛等功效。它能缓解风湿、关节疼痛、头痛、胃痛和腹泻等不适。它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身体排毒。香茅煮水饮用更可消暑驱湿、促进消化。

此外,香茅挥发油成分是一种天然的驱蚊剂,可添加到洗面乳、沐浴露等个人护理用品中。香茅精油还可与水混合用于泡脚,有助改善血液循环并缓解脚部皮肤问题。

香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瘙痒、皮疹、呼吸困难;也可能导致腹痛、呕吐、腹泻。部分人群不适合食用,包括孕妇和婴幼儿等。(文/林弘谕)

香茅具有抗菌、抗炎、止痛等功效。(龙国雄摄)
香茅具有抗菌、抗炎、止痛等功效。(龙国雄摄)

青葱

“葱”和“聪”同音,难怪有人说多吃葱会变聪明。其实,葱里还真藏着些“智慧养分”: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护脑抗氧化;葱中的硫化物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让脑袋更灵光。看来,小小一根葱不仅是炒菜时能提味,还是脑力“加油站”呢!

葱以其天然辛香味,让菜肴更添风味。葱中的挥发油成分还能刺激食欲,助消化。不过,葱虽好,也要适量食用。对于胃酸分泌过多、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过量食用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不适。容易上火、口腔溃疡或有眼疾的人,也应少吃。总体而言,葱是营养丰富的日常食材,但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适度享用。(文/李亦筠)

如果胃酸分泌过多,或是患有胃溃疡、胃炎,过量食用葱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不适。(龙国雄摄)
如果胃酸分泌过多,或是患有胃溃疡、胃炎,过量食用葱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不适。(龙国雄摄)

花椒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是中国特有的香料,常用于川菜和各类红烧、卤味、泡菜以及肉类菜肴。花椒味麻且辛,炒熟后香味四溢,既可单用,也能与盐等配制成椒盐,或榨成花椒油食用。

中医认为,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胃、温中散寒以及除湿止痛的功效。经常食用花椒有助缓解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症状,还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寒与受湿气困扰的人。

烹调时,花椒常与凉性蔬菜或肉类搭配,以平衡寒性。使用前可先干炒以释放香气,再磨碎入菜。需注意的是,花椒性温,带有“小毒”,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或便秘。(文/孙慧纹)

花椒味辛性温,具有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但有“小毒”,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或便秘。(龙国雄摄)
花椒味辛性温,具有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但有“小毒”,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上火或便秘。(龙国雄摄)

肉桂

早在古埃及时期就用作薰香及药材的肉桂,以肉桂树的树皮干燥制成。主要分为两大类:带甜的斯里兰卡肉桂或锡兰肉桂(cinnamomum verum)和略带苦涩的玉桂(cinnamomum cassia)。后者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和中国,香气较浓,但香豆素含量较高,须酌量摄取,以免增加肝脏负担或影响凝血功能。

肉桂既是香料又能作为药材使用,功效涵盖促进代谢、抗发炎、改善消化和增强免疫力。从中医药角度来看,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等作用。

食用建议:加入热咖啡;用沸水浸泡肉桂棒或肉桂粉,当作茶饮;可加入燕麦粥、烘焙糕点、炖肉、卤味。(文/陈映蓁)  

肉桂是由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树的树皮干燥制成,有促进代谢、抗发炎、改善消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龙国雄摄)
肉桂是由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树的树皮干燥制成,有促进代谢、抗发炎、改善消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龙国雄摄)

八角

八角,又称八角茴香或大茴香,广泛用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红烧、卤制、五香菜肴中。因其果实多为八瓣而得名。八角的香气浓郁,能去除腥膻、增添风味,也是五香粉的重要组成成分。

中医认为,八角味辛、性温,归肾、脾、胃经,具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与呕吐泄泻等症。它所含的挥发油以大茴香醛为主,能刺激胃肠分泌,增强蠕动,有助健胃行气、缓解痉挛与腹胀。对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者,适量食用尤为适宜。

现代研究发现,八角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及祛寒湿等作用,还能止咳平喘,有益于增强免疫功能。不过要注意,阴虚火旺或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口舌生疮,应以适量为宜。(文/孙慧纹)

中医认为八角味辛、性温,归肾、脾、胃经,具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龙国雄摄)
中医认为八角味辛、性温,归肾、脾、胃经,具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龙国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