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29日,精工(Seiko)推出了Quartz-Astron——世界上第一枚晶体振荡器电子腕表,预示着瑞士制表业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当年,Quartz-Astron售价约1200美元,相当于一辆丰田轿车,是典型的高端奢侈品。十多年后,精工将石英腕表带入大众市场。1982年,品牌推出亲民系列,广告语“The People’s Quartz. It’s Everything Except Expensive”强调价格平实、功能齐全。

石英表的兴起还伴随数字化浪潮。液晶显示(LCD)腕表逐渐出现,1983年卡西欧(Casio)推出全数字G-Shock DW-5000,开创了“随时随地、无所不能”的GADA(Go-Anywhere-Do-Anything)类别,至今仍深受喜爱。

与机械表相比,石英表优势明显:走时精准、抗冲击、防磁性强,并可轻松增加复杂功能而不增加机械结构复杂度。然而,其最大弱点在于电池耗尽时可能突然停走,使石英表在大众心中逐渐被视作可更换、可丢弃的消费品。

正因如此,瑞士豪华品牌如劳力士和百达翡丽在短暂尝试Beta 21——瑞士首款商业化石英机芯后,迅速回归机械制表。而日本品牌如精工和西铁城则坚定投入石英表领域,开辟鲜有瑞士品牌涉足的独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