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两岸关系恶化 陆配成夹心人

来自哈尔滨的姜凤(左)数年前与丈夫廖登镇和女儿廖嫣然结伴旅游,到中国大陆内蒙古欣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光。(受访者提供)
来自哈尔滨的姜凤(左)数年前与丈夫廖登镇和女儿廖嫣然结伴旅游,到中国大陆内蒙古欣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光。(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台湾总统赖清德上台后两岸关系再恶化,40多万中国大陆配偶(简称陆配)成夹心人。受访陆配感叹两岸关系前景难测,最担心爆发台海冲突,下一代被迫上战场。

赖清德5月20日的就职演说阐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高举台湾“事实独立”,引起大陆强烈反弹,令台海局势升温。

对在台生活的陆配来说,一边是娘家,一边是夫家或岳家,两岸关系倒退让他们处境很尴尬。

有不具名陆配向本报形容,赖清德演说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感觉有如夹心人,担心批评大陆被轰背叛祖国,议论台湾又怕遭质疑对民选总统不忠。

来自浙江舟山、嫁给台商31年的王爱勤(53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她很担心两岸擦枪走火引发战争。尤其26岁儿子今年硕士班毕业,即将服一年兵役,“作为母亲,我不愿孩子被逼上战场,请问到时他的枪口要对准谁?”

王爱勤在台北市舟山同乡会义务服务多年,曾为1950年撤退到台湾的舟山老兵出版70周年纪念特刊,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多老兵忆述当年撤退来台、无法与家人团聚时老泪纵横,“这些让人鼻酸的访谈视频我都保存着,历史不能再重演”。

她说,维护两岸和平稳定是人民心声,“两岸关系因缺乏政治互信而陷入僵局,此时民间团体肩负的责任更重大,是桥梁是纽带,民间交流不能断也不能停。”

为此,王爱勤在2023年6月创办中华两岸经贸文教促进会,担任理事长,带年轻学生参访大陆各地,希望通过青年交流减少民间隔阂。

王爱勤曾在杭州管理餐饮连锁店多家分店,儿子入读当地名校。为了与生意遇瓶颈先回台发展的丈夫相聚,她在2007年来到台湾,一度与丈夫在夜市摆地摊。两夫妻目前经营零售店,趁生意受疫情冲击的空档,她到淡江大学进修,考获管理科学硕士。

嫁到台湾20年、育有一对子女的贺桦(51岁)则乐观认为,大陆国力日盛、美国影响力渐弱,加上有反独的在野党制衡,台独将受制约,民间交流和经济互动仍会增加,两岸前景和民众的日子“相信不会太坏”。

贺桦曾在2020年和今年代表新党参选立委,落选后决定在2026年参选里长,从最基层为民服务。她说,参政只是她回馈社会的不同形式,她多次担任住宅区大楼主委,几年前还邀请各领域杰出陆配,成立台湾新住民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定期办活动,关怀弱势。

来自湖南的贺桦当年在机场邂逅台商丈夫,嫁到台湾后曾到电视台购物频道当接线生,过后创业从事化妆品代工和贸易。

从成都嫁到台湾14年的孔燕(38岁)直言,赖清德就职演说很敢讲,如今激怒对岸,“在台陆配只能自求多福”。

孔燕2008年在浙江工厂上班认识丧偶多年、业务走下坡的台商,仰慕他知识渊博又健谈,热恋两年后结婚。随后工厂营运不佳而关闭,她跟丈夫到台湾定居、生下儿子。不久后,两人因性格不合协议离婚。

孔燕五年前到自助餐馆打工,认识年龄相近、体贴包容的现任丈夫,为了丈夫与随时探望儿子,她打算在台湾终老。

对来自大陆北方哈尔滨、嫁来台湾13年的姜凤(44岁)来说,无论两岸关系起伏,“两岸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家,因为同出一根和血脉”。

她透露曾因陆配身份受歧视,但完全不认为值得介怀。她还强调,欣赏台湾民众温暖真诚、彼此尊重、健保医疗完善。

两岸通婚疫后低谷回升

民进党执政八年官方零互动,民间隔阂加深。从2003年新增3万4109起陆配的最高纪录,到疫情封关的2021年只添991人的最低谷。去年低谷回升,新增6443名陆配,平均每天18对佳偶互定终身。

据台湾统计,截止3月陆配共36万2724人,以女性居多,男性仅占6%。大陆则统计陆配超过40万人。

中华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联盟秘书长徐春莺(62岁)受访时指出,两岸1949年内战分治后互不往来,直到1987年开放老兵赴陆探亲和民间往来,掀起两岸通婚潮。

她说,当年台湾经济和社会情况优于大陆,许多台湾老兵娶大陆少妻,感情基础不深,两岸矛盾往往延续到家庭,“有些老兵发脾气时,会骂太太是共匪或共产党”,导致离婚和家暴频传。

随着老兵凋零,大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两岸夫妻社会地位趋向平等,徐春莺观察到,目前两岸婚姻以自由恋爱为主,离婚与家暴现象都少了。

每逢选举,陆配往往“被抹红抹蓝或污名化”,从政也遇到阻碍。也是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名誉理事长的徐春莺对此感受深刻,去年民众党原准备提名她为不分区立委,但绿营质疑她还没放弃大陆国籍、当过共产党员。徐春莺公开否认并驳斥造谣,最后婉谢民众党提名。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受访时,呼吁政府公平对待已成为公民的陆配,包括依法保障其参政权;针对污名化陆配、质疑她们是大陆间谍的行为,“要给予道德谴责”。

邓岱贤说,许多台商陆配不但相夫教子,也帮忙打通大陆政商界人脉、协助投资经营。既然两岸政治架构无法达致共识,政府不妨授权陆配与大陆沟通,发挥女性的柔性力量,以交流为两岸融冰。

来自成都的孔燕热爱家乡和自由,但为了儿子和现任丈夫,她打算在台湾终老。(受访者提供)
来自浙江的王爱勤在疫情中深造,2022年在淡江大学考获管理科学硕士学位,为了学以致用,推动两岸交流,去年6月创建中华两岸经贸文教促进会。(受访者提供)
来自湖南的贺桦努力提升陆配形象,创办台湾新住民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两次竞选立委落选后。她计划2026年竞选里长,从最基层开始服务。(受访者提供)
中华两岸婚姻家庭服务联盟秘书长徐春莺最近在大陆新疆旅游。在政治纷扰之外,她感觉台湾民众对她很友善、接纳。(受访者提供)
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邓岱贤呼吁台湾政府公平对待已成为公民的陆配参政权,不应把她们污名化为大陆间谍。(温伟中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