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行业,近年发展萎缩,今年至今已有五家电影院宣布结业,令全港电影院总数跌至51家。

香港电影院线集团嘉禾星期三(6月4日)于社媒专页公布,位于九龙湾商场MegaBox的电影院租约期满,最后营业日为星期天(6月8日)。为了答谢影迷,影院特别预备了一系列优惠及特别场,包括结业日尾场为“经典盲盒场”,以及提供40港元(6.55新元)票价回馈影迷等等。

香港过去一年已有多家电影院相继结业。有逾56年历史的尖沙咀海运戏院,早前也宣布结业,并在星期一(6月2日)最后营业。不少市民当天纷纷到该影院拍照留念。更有不少人买电影门票入场,向这家全香港唯一的巨幕影院告别。

公开信息显示,香港去年有九家影院结业,今年至今则已有五家影院宣布结业,香港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立法会议员霍启刚星期四(6月5日)对此形容情况“严峻”。他表示,虽然部分结业影院获得转手或接管,但整体仍然是下降趋势,使巿民的选择减少。

霍启刚认为,香港影院及票房的数字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电影挂钩,有七至八成票房要靠好莱坞大片。目前美国票房转差,对香港也有影响。

延伸阅读

继去年九家影院停业后 香港再传四家影院熄灯
继去年九家影院停业后 香港再传四家影院熄灯

他表示,香港租金高昂,影院的收入主要靠卖小食,不过巿民未必会买,影响影院收入。影院已经着力减少人手,但经营仍然困难。他建议港府考虑放宽牌照限制,让影院更容易发展不同业务,例如现场表演及直播球赛等,衍生更大的生存空间。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言人田启文说,虽然业界环境欠佳,但相信嘉禾MegaBox这次是因为租约期满,未能和业主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租金协议而决定离场,属于商业决定。

但田启文也指出,去年他已预计香港影院会“骨牌式结业”,情况短期内无法扭转,估计今年可能再有其他影院会结业,但有实力的营运者仍然有心经营,不排除会接手结业戏院。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学部讲师蔡思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香港前几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加上香港主题的影片引起港人共鸣,不乏多次入场的观众。但疫后香港电影的入场人次和票房后劲不继,加上北上消费潮等影响,以致影院接连倒闭。

他认为,香港影院需要寻找不同的经营方法,多增加互动、电影从业员分享等环节,以及在闲日时段把部分放映空间改为讲座等形式,增加人流和活力。

香港去年电影票房总收入只有13.4亿港元,创下近13年新低,倒退至2011年。

去年上映的港产片《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焚城》《饭戏攻心2》,在“支持港产片”的呼声下,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整体而言,去年全年只上映了30多部港产片,今年开拍量甚至不足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