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季经济数据公布前夕,分析师普遍预计经济增速将降至一年来最低,并期待中国政府尽快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
路透社和法新社调查的经济师均预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幅将从今年第二季的5.2%降至第三季的4.8%,彭博社调查的预估中值更低至4.7%。
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预测,9月中国零售额同比增长3%,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增速均为今年来最低;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也将进一步恶化。
路透社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中国第四季GDP增速放缓至4.3%,全年增长4.8%,低于5%左右的官方目标。此外,2026年经济增长预计进一步放缓至4.3%。
马来亚银行宏观研究总监郑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研判,中国GDP第三季将增长4.6%,第四季放缓至4.1%,全年增长4.8%。
郑宁指出,中国第三季出口表现极具韧性,带动总体经济增长。在美国高关税压力下,中国出口商凭借开拓新市场,维持相对坚挺的表现。“然而,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增长明年预计将逐步放缓,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或许难以持续。”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一(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出口同比超预期增长8.3%,为半年来新高。但随后出炉的9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连续两个月负增长。至此,今年前三季中国CPI同比下降0.1%,与全年上涨2%的官方目标相差甚远,显示中国难以摆脱通缩压力。
北京上周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威胁从11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在外需压力加大、内需复苏疲弱之际,经济师普遍认为,中国今年若要实现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决策层必须尽快出台新一轮刺激措施。
中国国家统计局下周一(20日)将公布第三季GDP数据以及9月份零售额、工业产值和投资数据。同一天召开的中共四中全会上,高层则将讨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不过,彭博社分析认为,鉴于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新经济刺激措施可能不会成为四中全会的重要议题。
麦格理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胡伟俊预计,为实现年度增长目标,决策层可能会在第四季推出更多微刺激措施,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长期来看,北京将利用国内刺激措施来缓冲外部冲击,以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央行已连续四个月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如果本月底中美元首谈判进展不顺利,央行可能出手为市场提供支撑,因此11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在宽松政策窗口。
郑宁认为,下一阶段中国内需复苏力度将取决于企业的投资信心与招聘意愿。相信财政政策会适度发力,通过对居民和商家的补贴,支持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