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加坡人也能吃上‘新加坡人养的黑猪肉’,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
潍坊乔新农业发展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洪荣源,在中国山东潍坊经营养猪业超过30年,心里有个愿望:有朝一日,将自家生产的黑猪肉带回家乡狮城销售。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公司主打散养黑猪,猪只不仅能晒太阳、自由奔跑,饲料也经过特别调配,因此肉质和风味更有保障。
“60后”洪荣源的跨国养猪事业,起步可以追溯到父亲洪木水的足迹。洪木水曾在新加坡林厝港经营农场,饲养家禽和猪,但因1980年代新加坡政府出于土地利用和环保考虑,全面淘汰养猪业,洪木水不得不另谋出路,于1992年独自前往山东潍坊重新创业。洪荣源当时还在越南打拼,在家人和亲戚的劝说下,1994年决定加入父亲行列。
洪家父子赴华时,新加坡与中国建交没多久。到今年,新中建交已经35年,两国经贸联系保持紧密,吸引了众多新加坡人赴华开拓多元商机。“80后”的黄劲翔便在中国互联网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赛道。
曾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北京办事处处长的黄劲翔告诉本报,创业一直是他的人生计划,但最初他并不确定是要进入互联网、物流还是教育领域。2019年,他毅然放弃铁饭碗,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中国教育科技公司清北道远;2022年,他自立门户,创办小黄城堡科技,专注为商家、品牌提供直播带货解决方案。
短短两三年内,小黄城堡科技的直播间销售教材、学习机、儿童玩具、空气净化器、护肤品和床单等多种产品。黄劲翔坦言,起初是边做边学,但如今已摸透背后的逻辑和体系,“怎么做好视频,我们已经玩透了,广告竞价投放,做得很精准。”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庞大市场,只要产品和服务过硬,新加坡企业家就能够在神州闯出一片天地。中国新加坡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星荣受访时指出,新加坡人常自嘲“怕输”“怕死”,但做起事来谨慎细致、循规蹈矩,这种风格在中国商界看来其实是优点。
作为新加坡人赴华经商的重要桥梁,中国新加坡商会成立于2001年,目前拥有超过1300名会员,总会设在北京,并在上海、重庆、广西、广东、四川、江苏、福建及山东设立了工作组。
黄星荣在中国从事商业装潢设计业已有23年,他发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近年经济增长相对放缓,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且人工和租金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建议新加坡企业家不妨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而且精准锁定目标客户群,切勿盲目试水,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洪荣源与父亲的创业基地潍坊,正是山东的二线城市。父子俩从最初开办饲料厂,到后来自建养猪场,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拓展生意版图。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也增强了洪家父子对在华投资的信心。洪荣源坦言:“中国没加入WTO之前,我们是很小心的。”
潍坊乔新至今在华总投资累计3亿余元人民币(5400万新元),设有500亩农业示范基地及25亩冷鲜肉加工基地。作为山东首家售卖无公害猪肉的企业,公司多年来严格把控品质,赢得良好口碑,拥有稳定客户群。
不过,中国市场瞬息万变,要在当地稳健发展并不是容易的事。新加坡企业家必须把握时机,并灵活应对,方能在危机中寻得转机。
中国各地曾在2018年暴发非洲猪瘟疫情,给潍坊乔新的生产带来极大考验。洪荣源说,公司过去几年主动缩减养殖规模以降低染疫风险,年出栏量从高峰时期的3万头,下调至1万5000至1万8000头之间;同时停止直接对外销售,改为自产自销模式,避免外来拉猪的车辆和人员靠近、接触养猪场。
近年,中国各行各业普遍面对内卷压力,养猪业也不例外。由于白猪市场竞争激烈,洪荣源逐步将公司业务重心转向黑猪养殖。他解释,黑猪肉质优于白猪,售价更高,带来更大盈利空间;但黑猪属脂肪型肉猪,生长速度较白猪慢,且散养运动量大,养殖周期更长,成本相对增加。
黄劲翔的创业之路同样充满挑战。清北道远原专注为二三线城市高校提供网课,但他加入公司不久后中国便遭遇冠病疫情冲击,百余所合作学校停课自开网课,令公司主要业务受挫,财政陷入困境。中国官方随后在2021年出台“双减”政策,进一步整顿教培行业,迫使公司转型为出版教辅书。
负责公司线上业务的黄劲翔坦言,最初教辅书线下销售成绩不佳,半年仅卖出1000本。他后来尝试在中国短视频平台抖音开启直播,意外收获巨大成功,日销达到3000本,让他深刻体会到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在中国的巨大潜力。
尽管如此,直播带货作为新兴行业,行情仍有波动。黄劲翔正积极寻找下一个突破口,“虽然我们现在做的产品做得还不错,但是我们还在努力,希望未来能把业务带到十亿、百亿的规模。”
今年是新加坡与中国建交35周年,《联合早报》带您回顾双方走过的历程、重要合作成果,共同展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