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人才机构2011年推出专才回流计划以来,仅吸引4000多人回流,占申请者总数的42%。分析认为,当局所提出的要求与申请者的资格不符,是这项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
据《星报》报道,马国人力资源部星期二(11月5日)在国会书面答复议员询问时指出,人才机构(TalentCorp)推出专才回流计划以来,共接获1万1124份申请,其中4673名申请者已于今年6月之前返回马国。
人力部成立人才机构的目的是要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专才回流计划,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士可获得各种优惠,包括在回国的五年內享有单一税率、高达10万令吉的车辆消费税豁免,申请者的外国配偶及子女也可获得永久居留权等。
人力部指出,人才机构也举办网络交流会,协助有意回流的专才与马国大企业联系,包括壳牌、马来亚银行及明讯等。
人才机构2022年推出MyHeart职业促进节,吸引了1499人回流;今年8月启动MyHeart创新计划,通过提供创业资金及援助,吸引了10名企业家回国创业。
马国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黄锦荣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专才回流计划落实13年来吸引不到5000人回流,证明这项计划是低效及失败的。“香港的专才计划一年就有过万份申请,成功率高达90%。”
目前,旅居海外的马国人以非马来人居多,有人担心种族可能是考量因素。黄锦荣认为,人才机构在制定专才回流计划时就已知道这种情况,相信种族因素不是当局审批申请的考量。
他认为,马国专才的回流率低,主要因为当局提出的要求与申请者的资格不匹配。“一些专才因就业及创业机会有限或薪酬低而不愿回来,愿意回来的人又达不到人才机构的门槛。”
马国移居人口六成在新加坡
担任网络咨询顾问的张维伦(36岁)两年前通过专才回流计划,从新加坡回到吉隆坡工作。他受访时说,虽然专才回流计划的福利不错,但身边很多在海外工作的朋友都不愿申请。
“回到马来西亚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家庭成员是否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的发展机会。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也会考虑政治环境对商业的影响。”
张维伦也说,专才回流计划的申请过程繁琐,是让许多人却步的原因。“申请者必须提交多份资料供当局审核,申请过程需时两到三个月。”
人才机构去年一度被批评表现不达标,应被关闭。分析认为,政府要吸引人才回国发展,不能只靠人才机构及短暂的税务优惠,而须有详尽的计划,包括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及提升薪金福利等。
马国目前的移民比率为5.6%,共有186万人口移居海外,其中113万或60%在新加坡,另有约15%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定居,他们大多数拥有学士以上的教育程度,在专业领域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