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印度尼西亚华裔推动国籍平权的印尼华商傅志宽辞世。他通过政坛影响力促成印尼华社权益上的重要提升,所作贡献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据印尼佛教徒代表协会(简称WALUBI)雅加达分会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消息,傅志宽(Murdaya Widyawimarta Poo)在与癌症搏斗两年后,4月7日在新加坡与世长辞,享年84岁。傅志宽是WALUBI监事会主席。

少年时期的傅志宽以卖报维生。他1972年创办Metropolitan Kentjana公司(简称MKPI),1992年创办Central Cipta Murdaya集团(简称CCM),业务横跨房地产、建筑、信息科技、棕榈油和胶合板等领域。这些企业名下的著名地标包括雅加达国际会展中心和Pondok Indah商场。

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的数据显示,傅志宽的身家达12亿美元(约15亿7400万新元)。在2024年印尼50大富豪榜上,傅志宽排在第45位。

傅志宽在2004年至2009年担任议员期间的立法工作,为印尼华社作出显著贡献。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客座资深研究员廖建裕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2004年,傅志宽参与起草《印尼国籍法》修正案。法案于2006年通过,把“印尼原住民”定义为在印尼出生且未曾加入外籍的印尼公民,而不是按血统定义。

延伸阅读

翁俊民:履行责任与义务 印尼华族要时刻反省为国家做出贡献
翁俊民:履行责任与义务 印尼华族要时刻反省为国家做出贡献
廖建裕:张亚基风波与印尼身份政治
廖建裕:张亚基风波与印尼身份政治

“这么一来,华裔印尼人也是‘印尼原住民’,拥有‘印尼原住民’的权利。”

2014年,傅志宽再次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向时任总统尤多约诺提出废除苏哈多时代有关对华人称谓的内阁决议。

廖建裕说,1967年,苏哈多军人政府以北京政府支持印尼共产党为由,发布决议通知,以带贬义的“支那”(cina),取代印尼文的“中华”(tionghoa)和“中国”(tiongkok),表达对中国和华人华侨的不满。

苏哈多倒台后,印尼华社多次要求废除这份内阁决议,但不得要领。直到2014年,印尼民族建设基金会的主席汪友山与同尤多约诺熟络的傅志宽偶遇,经由后者向总统提交建议书。

廖建裕说:“傅志宽觉得这建议对于华社意义重大,他于是与印尼客属联谊会的领导,觐见尤多约诺。”不久后,尤多约诺颁布政令,取消在政府公文上使用“支那”,恢复使用“中华”“中国”。

傅志宽的遗体在新加坡停柩后,已于4月14日运回中爪哇省马格朗供公众瞻仰,5月7日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