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饺子,承载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也为推广印度尼西亚青少年中文读物出一分力。

女孩的梦想,是希望和她一样的女生都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年仅14岁的印尼华裔吴锦春(Hillary Aimee Srijaya)把这个梦想写成了故事书《饺子与梦想》,书中文字中英对照,并注上汉语拼音。书中的插图,也是吴锦春亲笔绘画。

书中探讨社会公正、社企精神和女童教育机遇等主题,讲述一名出生在清朝年间的女孩不想被媒妁之言和长辈安排的婚约束缚终身,于是潜心钻研厨艺开饺子馆,向父母证明自己能在经济上独立。

书本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1月8日举行推介。吴锦春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其他女孩,她们也有能力自立自强。

她在推介活动上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女性应该更独立。一些女孩可能还相信某种刻板印象,觉得如果嫁个有钱人,就没问题了。”

延伸阅读

印尼部长否认排华强暴事件挨批 学者:政府望强化权威形象
印尼部长否认排华强暴事件挨批 学者:政府望强化权威形象
印尼性侵受害者堕胎须警方批准 被批女性权益开倒车
印尼性侵受害者堕胎须警方批准 被批女性权益开倒车

吴锦春在印尼华裔家庭中长大,外祖父是印尼华社贤达俞雨龄(Didi Dawis),母亲是研究印尼华社发展的大学讲师、作家俞文娟(Aimee Dawis)。

吴锦春两岁开始学华文,对文字中的意境产生浓厚兴趣。她说,为了扩大书本的受众,她加入了中文翻译,华文老师也从旁帮她完善她想表达的意思。

推介会上邀请到两名印尼华裔学者与吴锦春对话。研究女权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默兰妮(Melani Budianta)受访时说,在印尼中低阶层和乡村地区,仍有家庭出于经济、道德、宗教和社会地位等考量为女童指定婚事。吴锦春在书中提到的内容,放在当今印尼社会具有社会意义。

儿童文学学者黄莲娘(Murti Bunanta)则说,虽然故事情节上还有细雕的空间,但作者敢于尝试创作双语对照的读物,难能可贵。

吴锦春凭借这本书,获印尼纪录博物馆颁发认证,成为在印尼为图书进行英中对译的最年轻译者和画家。售书所得将捐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