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南隆路透电)泰国政府允许居住在九个边境府难民营的缅甸难民到营外工作一年的新政策生效后,首批离开营地合法工作的缅甸难民终于有机会自力更生。尽管收入微薄,却让他们看到了新希望。
42岁的缅甸难民吞敏拉和妻子离开难民营,到500公里外的庄他武里府(Chanthaburi)龙眼种植园打工。这是他们在泰国难民营住了近20年以来,首次能够合法工作。吞敏拉说:“现在我感觉看到了未来。”
吞敏拉的大女儿在工厂工作,两个较小的孩子则留在难民营由邻居照顾。这对夫妇2006年为躲避强制劳动和征兵,逃离位于缅甸南部的家乡,后来在泰国北碧府难民营安顿下来生儿育女,但由于无法合法就业,他们一直依靠国际援助,勉强生存。
泰国政府今年8月底宣布,将首次给予缅甸难民就业权,为期一年。联合国当时形容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动;居住在泰缅边境的8万多名缅甸难民一旦找到工作,就能申请工作准证,离开难民营合法工作。
泰国政府此举是为了减少对柬埔寨劳工的依赖。泰柬两国7月爆发边境冲突,掀起柬劳工大规模返乡潮,一度造成泰国出现劳工短缺。
泰国边境现有九个缅甸难民营,大多数难民是在上世纪80年代躲避战火而来;另一波难民潮出现在2021年2月,缅甸军方推翻翁山淑枝政府引发内战之后。美国等国家今年削减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导致这些难民的处境难上加难。如今能够合法谋生,对他们而言意义重大。
为泰国境内难民提供粮食援助的“边境联盟”组织(The Border Consortium)总干事里德马滕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自食其力,也许未来可以更独立,在泰国过上较为像样的日子。”
吞敏拉在果园负责摘龙眼,妻子和女同伴负责制作装龙眼的篮子。第一天工作,他们五个人共赚了大约1000泰铢(40新元)。吞敏拉说:“虽然很累,而且一家人不能住在一起,但我们还是很开心,感觉生活有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