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教练陈诗韵约10年前开始在组屋区开班指导学员,进行力量训练。她说,在组屋区多层停车场顶楼或社区亭的自然空气环境,运动起来更舒服。

某个下着雨的星期三傍晚,肌力教练陈诗韵(42岁)把货车停在东部组屋区的社区亭旁边,逐一把标有“5公斤”“10公斤”字样的壶铃、哑铃和杠片搬下来放好。

没过多久,三名大致与她同龄的女性抱着瑜伽垫出现。三人在陈诗韵的指导下,开始热身,为接下来长约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做准备。

在组屋区举杠铃难免会引来旁人的注意。陈诗韵和学员一般视若无睹,很多人一般也是看一会儿就离开,不会逗留太久。不过如果有时间,她会上前同驻步观看的居民打招呼,并向他们讲解这项运动的好处。

陈诗韵说:“力量训练对四五十岁的女性尤其有好处,能够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避免肌肉和骨骼流失,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大约10年前,陈诗韵开始在组屋区开班指导学员进行力量训练。她解释,虽然全岛各地有很多健身房,但健身房比较吵闹,而且有些“肌肉男”态度不友善,对想要锻炼的女性来说,不是很愉快的经历。

陈诗韵也说:“健身房一般都有冷气,但在组屋区多层停车场顶楼或者社区亭的自然空气环境,运动起来更舒服。”

除了是一名肌力教练,陈诗韵也是力量举重(Power lifting)运动员,刚在今年9月的东南亚杯比赛中,一次过写下女子76公斤以下的40岁至49岁组别三项亚洲纪录。

力量举重和人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看到的举重(Weight lifting)不一样,运动员不是以抓举、推举和挺举的方式将杠铃举高过头顶,而是用卧推、深蹲和硬举的方式举起或抬起杠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