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谢汶亨认为,庙宇文化是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如不加以保留和推广,它的流失是很让人感到惋惜的。她建议:“要让年轻一代多接触,学校安排作业时可融入一些相关的生活化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大巴窑昭应祠出租给善堂10余年后恢复其海南庙宇身份,1月初举行众神开光典礼,为逐渐凋零的本地海南庙宇文化注入一剂强心针。
创立于1940年代的昭应祠,当年由住在黄埔河乌桥区惹兰拉惹(Jalan Rajah)甘榜的海南村民创立,1974年迁入大巴窑7巷的伍合庙。
冼太夫人金身得以安放在昭应祠,终于了却了神坛负责人林宝华的心愿。(陈渊庄摄)
大巴窑昭应祠主席王振胡(左二),以及副主席王诗舒( 后排左一)、王振钦(后排左三)将带领其他理事为海南庙宇的传承尽一分力。(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谢汶亨认为,庙宇文化是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如不加以保留和推广,它的流失是很让人感到惋惜的。她建议:“要让年轻一代多接触,学校安排作业时可融入一些相关的生活化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大巴窑昭应祠出租给善堂10余年后恢复其海南庙宇身份,1月初举行众神开光典礼,为逐渐凋零的本地海南庙宇文化注入一剂强心针。
创立于1940年代的昭应祠,当年由住在黄埔河乌桥区惹兰拉惹(Jalan Rajah)甘榜的海南村民创立,1974年迁入大巴窑7巷的伍合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