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指出,一味地追求数码化会使许多人无法融入,社会应采取更友好、更持久的做法。“我们希望鼓励走向数码化,但不能让它变得苛刻、没有选择。”
数码科技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本地70岁以上的年长者当中,有62%人认同数码技术使生活更便捷,不过调查显示,不到半数的年长者愿意尝试新的数码技能。
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星期五(2月17日)出席一场数码包容交流会时,公布这一数据。她强调,在打造数码包容社会的进程中,以数码为先,但不代表数码唯一,必要的服务仍应提供非数码的选择。
通讯及新闻部这项有关新加坡人数码技能熟练程度的调查显示,仅18%的大众不会使用手机移动支付功能,但在60岁和70岁以上年长者中,比率达34%和60%。
杨莉明指出,一味地追求数码化会使许多人无法融入,社会应采取更友好、更持久的做法。她以发放邻里购物券为例,尽管大多数人选择使用电子券,但当局仍会为不谙科技的居民提供纸本的购物券。“我们希望鼓励走向数码化,但不能让它变得苛刻、没有选择。”
年长者:希望跟上数码时代
杨莉明星期天(19日)中午在义顺东乐龄活动中心出席一项帮助年长者学习电子支付的活动。
杨莉明说:“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很多年长者想要学习,但是他们在掌握数码技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语文方面不理解,或者财务方面因为不小心而丢了钱财。”
独居老人高冬青(81岁,退休者)和朋友一起来学习使用Paylah软件,并尝试用Paylah支付买面包。
高冬青说:“我想要跟上这个数码化的时代,但我们不是年轻人,可能永远都跟不上,只要不落后太多就好。”
她说这是她第四次学习如何使用Paylah,因为自己学得较慢,不常使用就会忘记如何操作,所以会把详细步骤记在本子上。每次遇到数码相关的困难,她都会去图书馆请教数码大使,数码大使耐心指导,给了她信心和安全感。
居民郑美莲(68岁,退休者)在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手机移动支付功能,她说自己平时会用智能手机看视频、发短信,但对于用手机支付一直有些担忧,“我用过免接触付款服务(PayWave),非常方便。但是如果要自己输入金额就会担心输入错,怕多输入一个零,要很小心才行。”
杨莉明强调,加强新加坡数码社会契约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和贡献。一方面是站在年长者的角度,思考他们对于数码应用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并且学习实用的技能。另一方面,数码应用可以针对年长者适当简化操作页面,让使用者选择设定文字大小、语言和语音。
她指出,年长者对科技并非完全陌生,他们也曾学习如何使用微波炉、洗衣机等电器,因此也应当有信心掌握数码技能。政府将与企业、社团组织合作,帮助年长者建立信心,更安全、更熟练地使用数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