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越吃越多,还越吃越咸,本地每十人中有九人钠摄取量超标。卫生部将探讨实施监管措施,减少食物中的钠含量。
钠摄取量过多,患高血压的风险会相应提高。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三(9月27日)在预防心脏病研讨会上致辞时说,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本地居民患高血压,发病率是2010年的近两倍,情况令人担忧。卫生部因此正在研究其他国家为减少食物钠含量推出的监管条例。
以智利为例,智利实施食物标签措施,超过规定钠含量的食品须贴上“较高钠含量”标签。做法类似我国为鼓励人们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摄取,针对饮料推出的营养等级标签(Nutri-Grade)。
芬兰针对指定包装食品的钠含量设下顶限,实施监管。
王乙康说,上述两种做法都发挥了成效,推动当地食品行业调整食品配方,减少人们的钠摄取量。“我们将从这些例子中汲取经验,探讨哪些措施较适合本地的情况。”
每增一克食盐 增加一成高血压风险
卫生部和保健促进局星期三公布了2022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以及202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最新数据。
全国人口健康调查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展开,对象是18岁至74岁成年新加坡居民。约8000人完成问卷调查。参与健康情况调查有约9000人。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进行的全国营养调查,则招募3000人参与。
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新加坡居民如今吃得更多,每日平均摄取能量从2019年的2360千卡(kcal),增至去年的2410千卡。去年,61%的本地居民摄取过量卡路里,2019年的比率是55%。每个人每日推荐摄入卡路里视年龄、性别、体重和活动量而定。
本地人每日的钠摄取量也增加了。2019年,本地居民日均钠摄取量为3480毫克,去年增至3620毫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摄取的钠含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换言之,本地居民的钠摄入量比参考值高出近一倍。

保健促进局发言人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和全国营养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日的盐摄取量每增一克,患高血压的风险就会增加近10%。
本地高血压发病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全国人口健康调查发现,本地高血压发病率持续攀升,2010年是19.8%,2019年至2020年是35.5%,到了2021年至2022年,再升至37%。即使按年龄调整,本地人的高血压发病率依然呈上升趋势。
调查也发现,本地居民肥胖率在2013年是8.6%,2019年至2020年是10.5%,2021年至2022年则升高至11.6%,同样呈持续上升趋势。
两份调查报告也有一些可喜的信息。乳癌、子宫颈癌及结肠直肠癌的筛查率都回升了,逐渐趋近冠病疫情前的水平。至于慢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的筛查率逐渐回升,但高血压的筛查率却降低了。
令人鼓舞的是,本地居民减少了糖摄取量。然而,整体而言,本地居民从饮食所摄取的能量中,碳水化合物的占比虽减少,脂肪的占比却增高。
王乙康指出,到目前为止,在鼓励人们转向更健康生活方式的战线上,新加坡尚未成功。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往往都是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导致的。
“我们吃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态。若饮食健康,食物可以是良药,若吃得不健康,食物犹如毒药。”
他强调,要改善本地人的健康与营养摄取情况,除了通过政府调整政策以及社区与医生提供支持,最重要的是人们必须行动起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