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获国家公园局182万元资助,南大亚洲环境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在三年内,展开对例如森林和城市绿地内的碳和养分循环等关键生态系统过程的长期监测。

国家发展部长兼主管社会服务整合事务部长李智陞星期三(10月4日)出席城市解决方案与永续发展研发大会(Urban Solutions & Sustainability R&D Congress),并作开幕致辞时透露,上述是南大在“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简称RIE2025)的“大自然中的城市”(City in Nature)研究支柱下获得资助的首个项目。

植物在生长和分解过程中会吸收、释放养分,养分流动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南大的这个项目旨在确定新加坡森林和城市绿地落叶与土壤养分释放的基准率(base rate),并制定持续长期监测的方案。这对于了解不同自然和城市景观中的养分流动模式,以及检测天气、气候和城市化引起的波动至关重要。

李智陞强调,要建设可持续、具韧性和宜居的城市,需要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之间强有力、有效的合作。他举例说,由南大与法国著名科研机构——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Alternative Energies and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简称CEA)联合设立的新加坡—CEA循环经济研究中心(SCARCE),今年3月已进入第二阶段的工作,并将在未来五年加大力度从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光伏板等电子废物中回收关键金属。

环境局通过“提升版固体废物资源化”(Closing the Resource Loop)资助计划,为SCARCE第二阶段注资1700万元。

延伸阅读

“未来城市”6600万元新拨款 半数研究开拓地下海洋空间
以各种方式支持倡导 绿动新加坡参与学府今年翻倍 
以各种方式支持倡导 绿动新加坡参与学府今年翻倍 

SCARCE联席主任加布里埃尔(Jean-Christophe P. Gabriel)博士指出,第二阶段研究的重心在于开发经济上可行、业界可采用的回收技术。他以太阳能光伏板为例解释,拆掉玻璃和铝框后,还剩约两成材料没有再循环,却蕴含高级硅(silicone)、银等价值较高的材料,而新加坡土地有限,应尽可能避免剩余两成材料进入埋置场。他补充,研究团队尽早将电子部件分离,避免使用火法冶金(Pyrometallurgy)等高能耗的方式回收有价值的材料。

加强城市规划者决策能力 市建局新科大展开五年合作

此外,市区重建局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展开长达五年关于城市规划及研究的战略合作,加强城市规划者的决策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且复杂环境中的新趋势。

隶属国家发展部的宜居城市中心(Centre for Liveable Cities)星期三也与新加坡-ETH研究中心签署谅解备忘录,在能力发展和培训计划、知识创造及共享、学术及专业网络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建设城市科学在城市规划和治理领域的应用能力。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研究副院长沃尔夫鲁姆(Christian Wolfrum)教授受访时说:“科学推广固然非常重要,但也须讲得通。”他说,希望宜居城市中心与新加坡-ETH研究中心的合作使两个机构相向而行,让研究人员创造知识,并将既有科学依据,又紧贴政策决策可操作性的方案引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