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环保空间,让居民学习回收再循环,鼓励居民捐出闲置物品,以减少浪费……淡滨尼北区通过一系列社区计划,帮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可持续的生活习惯。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天(10月22日)在淡滨尼集选区议员马炎庆的陪同下,走访淡滨尼北区,了解区内推行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项目。马炎庆也是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
傅海燕和马炎庆星期天为新设立的环保空间“淡滨尼北绿色走廊”(Tampines North Green Corridor)主持推介仪式。这个位于淡滨尼43街第475座组屋底层的“绿色走廊”,由淡滨尼北基层组织设计,旨在鼓励居民养成正确的回收习惯。
旧物回收再利用 提升环保意识促进居民互助
淡滨尼北绿色走廊除了放置衣服和纺织品回收箱、电子垃圾回收箱,以及纸张回收箱,还设有由旧地铁座椅改造成的椅子。墙上也印有关于可回收物品的种类,以及环保习惯的信息,提醒居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及将冷气温度设置在25摄氏度或使用风扇等。
今年5月,淡滨尼北第五分区居民联系网的基层领袖和居民,发起名为“旧物新生甘榜情”的旧物品捐赠计划。在这个居民联系网中心担任义工的傅利煌(38岁)介绍,居民可到中心捐出家中闲置的旧衣物、电器用品和书本等,义工会从中挑选状况良好的捐赠品,供有需要者免费领取。他说,这项计划不仅能让闲置的物品重获新生 ,也有助于促进居民互相帮助的甘榜精神。
自政府于7月推行塑料袋收费计划以来,淡滨尼北基层组织就在第475座组屋底层的超市外放置由居民捐出的购物袋,供其他居民在购物时索取,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基层组织正探讨将这个计划推广至淡滨尼北区的其他超市。
马炎庆受访时说,老一辈居民年轻时因生活较困苦,下意识就有再循环旧物的做法,因此对环保概念并不陌生。他认为,将不同物品种类的回收箱集中在一处,可为区内的居民提供便利,也能让他们更了解如何正确回收物品。
马炎庆说,这些社区计划和活动有助于提高居民对环保的意识,当他们看到邻居回收物品时,也会跟着做,逐渐养成环保的习惯,从而为保护环境尽一分力。
马炎庆和傅海燕也连同基层领袖和居民,在第472座和第474座组屋之间的草地栽种六棵树。国家公园局也向居民派发200份植物种子。
在淡滨尼32街一带住了约30年的余凤萍(60岁,家庭主妇),平时会定期回收衣服、报纸和杂志等。尽管她须乘坐一趟10几分钟的巴士才能抵达最靠近的回收箱,但她从不嫌麻烦。
余凤萍从五年前开始,每次出门时都会自备环保袋,还在疫情期间养成自带餐盒打包食物的习惯。“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会向孩子和朋友灌输环保知识,希望以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把环保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中,一起保护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