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卫生部、国家发展部和交通部联合领导的乐龄SG计划,将多管齐下支持年长者在家或社区里原地养老,其中包括加大力度推广活跃乐龄。《联合早报》记者走入活跃乐龄中心,了解中心如何加强与年长者联系以及提升活动质量,协助年长者维持社交联系和身心健康,同时也请活跃年长者分享健康乐活之道。
已退休的张国财(75岁)一年多前发现,住家附近的红山景第117座组屋底层有一家活跃乐龄中心,它刚完成装修不久,室内明亮光鲜,为年长者提供多样化的免费活动。
中心面向社区所有年长者
这名炼油公司前执行人员之前一直以为,这家由职总保健合作社(NTUC Health)经营的中心,只服务该座租赁组屋的居民,因此从未踏入。
得知中心如今改为面向社区所有年长者,张国财与太太先是报名参加气功班,后来更拓展兴趣。他从原本喜欢散步、画水彩画和做手工,到参加有氧运动、拍打、卡拉OK,以及尤克里里(ukelele)兴趣班,每周至少三天到中心。
“以前忙着工作,很少接触邻里街坊。这一年来,我结交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生活非常充实。”
政府上个月正式推出乐龄SG计划(Age Well SG),接下来五年将拨款8亿元拓展活跃乐龄中心活动,吸引更多像张国财这样的年长者,通过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维持身心健康。
基层义工积极联系居民介绍中心活动
到2025年,全岛活跃乐龄中心将从目前的154家增至220家。活跃乐龄中心将扩大与社区内年长者的接触,针对社交、生理健康、心智、学习和志愿服务五个主要方面,增加活动种类和质量。
除了推广活跃乐龄,乐龄SG计划也会加强对有护理需求年长者的支持,以及改善居住环境。这一系列措施是要确保年长者维持社交联系,避免他们陷入孤独状态。
职总保健合作社2010年在红山景第117座组屋底层开设乐龄活动中心,之前主要服务这座租赁组屋的年长者。前年完成翻新后,中心转型为乐龄活跃中心,服务范围涵盖周围17座组屋。中心也与基层义工合作,更积极联系社区居民,介绍中心的活动,也了解他们喜欢哪一类项目。
中心10多年常客:开放给附近组屋居民后气氛更热闹
74岁的李赛娇独居中心楼上的租赁单位,个性活跃的她,10多年前就开始到中心活动,见证了中心服务的转变。
“我以前也是几乎每天下来中心,过去这里的活动比较少,如今项目更多元,加上开放让附近组屋的居民参与,气氛更热闹。”
李赛娇也是中心义工,每周会帮忙为中心“F4俱乐部”烹煮营养餐。
“F4俱乐部”是一项让年长者做简单的运动(Keep Fit)、一起吃营养餐(Get Fed),以及与朋友同欢共乐(Have Fun with Friends)的项目。健康餐的食谱由营养师设计,中心会向老人家讲解少盐少糖也能烹调出美食,以及如何在饮食中增添钙质和蛋白质。
李赛娇过去也在中心上过烹饪班,她更喜欢目前的活动。“以前我们未必会很讲究营养均衡。现在比较好,大家吃得更健康。”
外出游览参观海军展 乐龄义工增至3500人
中心如今也同更多机构合作,带年长者外出游览更多元的景点。李赛娇上个月就有机会参观“海军在怡丰”(Navy@Vivo)大型展览,觉得十分新奇。她也期待中心日后安排更多博物馆游览活动。
乐龄SG计划也鼓励更多年长者通过志愿服务保持活跃。到2025年,护联中心(AIC)所培训的年长志愿者将从现有的约1900人增至4000人。
新加坡乐龄义工组织(RSVP Singapore)的义工团队现有约3500人,它向来倡导乐龄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帮助他人,也充实自己的人生。
当“资信大使”引导年长者掌握科技
林立国(69岁)六年前从超市集团营运经理岗位退休,他不习惯闲着,立刻参加了这乐龄义工组织。
“一个人除了工作,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继续贡献社会。当义工便是我贡献能力和分享经验的方法。”
他每周与其他RSVP义工到大巴窑一所活跃乐龄中心,引导年长者做运动,陪他们唱歌玩游戏。近年学会玩尤克里里和吉他等多种乐器,他也到疗养院演奏歌曲,把欢乐带给弱势长者。
林立国也是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旗下的“银发族资信健乐大使”,引导年长者掌握科技技能。他周一忙到周五,周末留给家人。
“回顾六年义工生涯,我只是付出一点,但收获很多。我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非常活跃,扩大了朋友圈子,生活非常快乐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