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背景下,依靠劳动力增长来维持经济增长在未来10年会变得更困难。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说,接下来唯有高附加值、技术驱动和高生产力的增长模式才是可持续的。

也是贸工部第二部长的陈诗龙星期四(1月25日)为第八届圣加仑研讨会新加坡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他说,支持这类可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员工素质,以及将他们更妥善地安排到经济中更具生产力的领域里。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帮助本地人进入更具生产力、薪资也相应更高的增长领域,比如绿色与数码科技。

陈诗龙指出,新加坡有着世界一流的教育制度,多年来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表现优异,也充分帮助学生做好踏入职场的准备。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九成在毕业的六个月内找到工作。

除了学校教育,政府也为本地劳动队伍提供培训的机会,让人们掌握增长领域所需的技能。“政府充分认识到变革和颠覆的步伐在加快,因此劳动力的培训不只是为了跟上步伐,也要尽可能领先变革一步。”

生成式AI是机遇 本地劳动力应做好准备

陈诗龙也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过去一两年呈指数级增长,本地劳动力应该为这个机遇做好准备。

延伸阅读

调查:更多人力资源职位要求 应聘者须掌握人工智能应用
调查:更多人力资源职位要求 应聘者须掌握人工智能应用

不过他提醒,人才是全世界稀缺的资源,新加坡必须对顶级人才保持开放,吸引合适的外籍雇员,让他们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支柱并推动商业转型,也同本地人才互补。

“企业跟在人才后面走。加强新加坡的全球人才枢纽地位,就能够吸引增长领域中的高生产力企业入驻,为本地人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

本届圣加仑论坛的主题是“面对稀缺”(Confronting Scarcity),探讨人力与资源方面的局限,以及如何激发人们提高效率、创新和追求科技进步,并且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陈诗龙也分管能源领域。谈到能源匮乏的问题时,他指出,新加坡目前通过进口天然气满足95%的发电需求,为了落实2050年之前净零排放的承诺,我们必须探讨替代能源。由于新加坡不具备水力、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条件,因此须要通过创新与合作,扩大能源的选择。这包括采用氢能、氨气、深层地热等方式发电,以及打造亚细安电网等双赢架构,帮助整个区域实现除碳化。

即使不采用核能 也须展开安全研究

除了发表主旨演讲,陈诗龙还参加了小组座谈,并回答在场学生的提问。一名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发问时,希望部长能够说明新加坡是否考虑让核能成为天然气发电的替代品。

陈诗龙说,一些距离新加坡不太远的国家可能考虑采用核能,现在的小型核反应堆技术也比过去安全得多。“就算新加坡不打算采用核能,我们也必须对核能的安全展开研究。”

我国的核安全研究已经在2017年8月启动,承担这项任务的是隶属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新加坡核研究与安全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2023年10月访问美国时,也曾提到我国有计划积累民用核能技术能力,但未必作为替代能源选项。

圣加仑研讨会新加坡论坛是5月份在瑞士圣加仑大学举行的研讨会前奏。陈诗龙将于当地时间5月2日下午2时,在第53届圣加仑研讨会的一场国际全体会议上,与德国工商总会职业教育与培训总裁劳拉·约尔德(Laura Jorde)一起讨论亚洲和欧洲所共同面对的人口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