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办“长堤百年情”讲座 邀新马文化人谈新柔两岸人情与社会变迁

李国樑将在《联合早报》6月23日举办的“长堤百年情”讲座上分享个人回忆,包括如何从年幼开始与柔佛海峡对岸的同学和工人建立友谊。图为1980年代初,年少时的李国樑(右一)与同学搭乘火车到马来西亚,过新柔长堤时兴奋地合影。(李国樑提供)
李国樑将在《联合早报》6月23日举办的“长堤百年情”讲座上分享个人回忆,包括如何从年幼开始与柔佛海峡对岸的同学和工人建立友谊。图为1980年代初,年少时的李国樑(右一)与同学搭乘火车到马来西亚,过新柔长堤时兴奋地合影。(李国樑提供)

字体大小:

走过100年的新柔长堤,全长仅大约一公里,却有说不完的故事,牵系着新马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渊源,以及两地人民的感情。

为纪念新柔长堤启用100周年,《联合早报》下个月举办讲座,邀请新马文化人同读者讲述有关长堤两岸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分享个人回忆。

对马来西亚柔佛新山著名文化人陈再藩来说,新柔长堤一直是他的生活中一个重要场景,它也衔接着两地人民的特殊关系。(档案照片)

这场“长堤百年情”分享会,将在6月23日下午2时至4时于兀兰区域图书馆礼堂举行,请来柔佛新山著名文化人陈再藩,以及本地历史文化研究者李国樑主讲。

李国樑(63岁)从旧报章,以及新马两国的国家档案馆2011年出版的《长堤》(The Causeway)一书收集史料,将通过分享会讲述新柔长堤开通之前,新马两地人往来的情况。

本地历史文化研究者李国樑指出,新加坡早年的发展带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的发展,而马国当年生产的原材料运来本地加工出口,也促进新加坡的繁荣,新柔长堤是联系新马两地人民的重要纽带。(档案照片)

未建长堤之前,两地的货物和人民来往主要靠渡轮。当年本地民众到柔佛州得在兀兰火车站下车,乘渡船到对岸,火车车厢得“乘坐”专属的渡轮,到对岸继续行程。来自马国其他州的货物也由火车运送到新山,再乘船渡过柔佛海峡,运到本地加工和出口。

到了20世纪初,新马的货物和人员往来越来越频密,当时的英殖民政府决定兴建一座长堤,连接新柔两岸。新柔长堤在1924年6月28日正式开通。

李国樑指出,有了新柔长堤,衔接两地的不仅是铁路,还有公路,以及后来沿着长堤铺设从马国通往本地的供水管道,两岸人民无论是商贸、文化、情感和友谊,都更紧密联系一起。

如今,每天经新柔长堤往返两地的人多达35万人次。

如今围绕长堤仍有一些较鲜为人知的历史点滴,包括当年为何兴建长堤而不是桥梁、建长堤的石头来自何处,以及二战时英军为延缓日军进攻曾炸毁长堤,它那时为何能迅速被修复,李国樑将一一道出其中始末。此外,他也会分享个人回忆,包括年幼求学及在裕廊造纸厂打工时,同马国工人和同学所建立的友谊。

陈再藩多年来为早报副刊《四方八面》撰写《两岸灯火》专栏。自他有记忆以来,长堤一直是他生活中一个重要场景,他的专栏名称恰恰反映自己童年回忆。当年,他居住新山海边靠近长堤一带,经常望向对岸新加坡兀兰的海军军港,这种两岸隔着柔佛海峡互望,灯火倒影水面的情景仍烙印在他心中。

71岁的陈再藩笑称自己可谓见证长堤至少七成的岁月,他将在分享会上从个人经历,畅谈围绕长堤人事物变迁的点点滴滴。

长堤故事透露两地社会、历史和政治变迁

“长堤不仅是一个供你来我往的通道,它实际上衔接着两岸一种既分开又联系一起的关系,它的故事透露出两地社会、历史和政治的变迁。”

陈再藩会讲述新马分家后,对自己家族的影响,包括堂哥一家人搬迁到新加坡。他也会分享自己对新柔地铁系统预计2026年底通车,以及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未来成立后,如何进一步促进新马人民联系的期许和展望。

兀兰区域图书馆是“长堤百年情”讲座的场地赞助。公众可上网https://bit.ly/jbcausewaytalk报名。

《联合早报》将在6月29日带100名读者越堤寻访关系两地发展渊源的古迹,以及品尝当地的美食,从中体会新马千丝万缕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联系。详情稍后公布。

请点赞和分享早报俱乐部脸书账号获取优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