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一代城市化农场水产养殖企业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集装箱养殖系统,节省人力成本,整体效率高于一般渔场。业者说若需求增加,目前的集装箱养殖数量可以增加四倍,也能从其他集装箱填补鱼苗。

去年11月首次在淡滨尼组屋区推出集装箱养殖的翡翠鲈鱼,如今已经可以收捕。

生态技术公司销售工程师李俊贤(31岁)受访时说:“比起一般的鱼场需要大规模养殖、人为监控和使用人力去捕捞,集装箱养殖只需极少的人工管理,每天只需出动一名员工,而且一个集装箱系统可同时养殖好几种淡水或咸水鱼。”

养殖鲈鱼的集装箱采用了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里头装置摄像机和检测器,能够远程监控各方面的水质参数,大幅度减低人力需求,而且占地面积小也能省下出租场地的成本。此外,它装有后备电源来应对跳电等紧急情况。

便携性是最大好处 可随时转移重新组装

集装箱养殖的最大好处是便携性,随时可以转移集装箱到另一处重新组装。每次组装前,需要铺好石灰垫来支撑水的重量,以及确认水电持续供应即可。

延伸阅读

社区集装箱内长大“游”到附近巴刹 鲈鱼连续两周末售空
社区集装箱内长大“游”到附近巴刹 鲈鱼连续两周末售空

他补充:“我们进行实验测试,集装箱养殖的鱼类与一般本地养殖的鱼类相比,Omega-3脂肪酸的成分更高,证实了我们的水质和养鱼系统能够产出更健康的鱼种,而且我们在筛选鱼苗时,会确保它们没有潜在缺陷和任何疾病。”

Aqualita分别也在双溪登加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设置集装箱养鱼,并成功养殖石斑鱼、海鲈等鱼种,而在淡滨尼社区设置集装箱养殖淡水鲈鱼,只是初步试验期。李俊贤指出,未来会按照鱼贩的需求调整供应量,以及推出不同鱼种。

不干扰居民和废水不造成污染 是设置在组屋区最大挑战

目前,可容纳多达560公斤鱼的集装箱中,共养殖了700条至800条的翡翠鲈鱼。其中,有大中小三个不同的水池,装着不同成长期的鱼,如果需求增加便会从其他集装箱填补鱼苗,提高鱼产量。

集装箱设置在组屋区最大的挑战,是确保运作不会干扰附近的居民,废水不会造成污染。未来预计可能将计划扩展到其他地区,甚至是向周边国家拓展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