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冷的一座旧厂房将获得保留,通过妥善的规划使用,重新焕发活力。这是政府工业售地计划首次保留出售地段上的现有厂房,并规定发展商必须将它活化再用。
如果这块地成功重新发展,周围组屋区的居民会有一个新的休闲地点购物和用餐。
获保留的是一座建于1980年代的三层楼高陈列室排屋厂房(terrace-showroom type factory cluster),共有八个单位。它是本地硕果仅存的三层楼高的同类型厂房。这次试点测试除了能保留这块工业用地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也能环保减碳。
政府工业售地计划(IGLS)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幅正选地段于星期二(6月25日)推出。这块地位于加冷大道和阿裕尼路的交界处,面积为4.41公顷,约等于六个足球场大小,可兴建多用户食品制造厂房。裕廊集团负责地段的销售工作。
当初一楼陈列室 安装玻璃门窗后改成铁卷门
陈列室排屋厂房在出售地段靠阿裕尼路的一端。顾名思义,这类厂房单位也用作为陈列室,因此当初建成时,特色是一楼安装玻璃门窗。后来这些玻璃门窗大多换成铁卷门,得标的发展商可考虑恢复单位的原貌。
延伸阅读
根据本次售地计划的规定,得标的发展商须保留厂房的外观,包括屋顶、山形外墙(gable-end walls)、窗户、二楼和三楼的百叶窗,以及遮阳板等元素。
受保留厂房的一楼空间指定用于零售业,可包括餐饮业务。此外,新建厂房一楼的至少1000平方米楼面也须用于零售业。整体来说,整幅地段有多达3500平方米楼面可用于零售业,约等于35个四房式组屋单位。
至于二楼和三楼的格局,发展商可按照实际需求改动,例如把二楼和三楼打通,变成一个有高天花板的空间。
活化再用厂房不拆建 料可减少5000公吨排碳
裕廊集团指出,活化再用厂房预料能减少至少5000公吨的碳排放量,相等于1000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一年的碳排放量。如果发展商完全保留厂房原有的楼面,碳排放量将能减少更多。
在建造新建筑物时,生产、运输及组装建筑材料的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称为建筑隐含碳(embodied carbon),而建筑物投入运作和维修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则称为运营碳(operational carbon)。如果不拆建,就能减少可观的碳排放量。
零售餐饮店方便工业区员工 也惠及组屋居民
这回出售的地段在惹兰哥南(Kolam Ayer)工业区的边缘,介于芽笼峇鲁地铁站和玛达地铁站之间,紧邻佩尔顿水道(Pelton Canal)。地段重新发展后,将更好地连通这两个公共交通枢纽。
这地段将设有零售商店和餐饮店,除了方便在工业区上班的员工,也会为周围的麦波申、芽笼东,以及沈氏坊组屋区的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新加坡建筑师协会会长陈华仁告诉《联合早报》,保留并活化建筑物时,须遵守规定保留门窗或墙壁等特定元素是相当常见的,并不会阻碍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再加上这整块地相当大,即使保留陈列室排屋厂房,建筑师仍会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建筑师是喜欢挑战的,有时越有限制,越能激发创意。如果只是建造厂房,建筑设计往往会按照发展商的需求,倾向于实用性,而不太重视美感。不过,用这块地建造的厂房会有零售业进驻,因此设计会兼具美感。”
陈华仁相信,这块地的开发案会吸引许多建筑师的注意,他们会想要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