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学院助理临床护士莫氏豪(43岁)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9年。由于是男性,他在择业初期面对家人的质疑,但他志向坚定,要当一名敬业且有爱心的护士。
莫氏豪受访时说,他在小学三年级时陪伴爷爷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时,看到护士无微不至地照顾爷爷,心里备感温暖。“我当时很受感动,就想将来跟他们一样。”
莫氏豪后来在求学、培训、轮岗实习等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精神科护理尤其感兴趣,便决定朝这方面发展。“我意识到我能够和精神科病患较好地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逐渐打开他们的心房。”
他2009年加入心理卫生学院的老年精神科社区诊疗服务,成为社区护士,负责开展社区乐龄关怀合作计划。
莫氏豪说,当今社会仍对精神疾病有很多误解,居家治疗等方案也还有待普及,但近年情况有所好转,公众的观念也在逐步修正。
他坦言,照顾心理病患要有更多的耐心。例如,他曾上门拜访一名患有妄想症的独居阿叔,这名病患总以为楼上邻居不断发出噪音骚扰他,但其实他家楼上并无人居住。
“起初我带着团队去拜访他,向他解释他的病情,提醒他按时服用药物。然而,他非常抗拒接受治疗。我们没有放弃,在多次接触后,他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慢慢接纳了帮助。”
配合8月1日的新加坡护士节,心理卫生学院今年颁发20个不同的奖项给表现优秀的护士及护理团队,莫氏豪是获奖者之一。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五(7月26日)为心理卫生学院颁奖,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政务部长拉哈尤也出席典礼。
王乙康在颁奖礼上致辞时说,心理卫生学院的长期住院患者约有2000人,院内医疗人员承担着大量且重要的工作。
王乙康吁家长 从年幼起重视孩童精神健康
他指出,有些公众仍对心理卫生学院存在偏见或刻板印象,但实际上,这个学院是个处处是爱的地方。“这不是一个看护可怕病患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善意和大爱的地方。”
王乙康提醒,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家长应从孩童年幼时就开始重视他们的精神健康,例如管控接触屏幕的时间,关心他们所观看的内容等。
今年,心理卫生学院的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Nightingale Award)颁给了临床护士与高级执行护士陈燕梨(39岁)。
她受访时说,她从小就向往从事护理相关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大爱的科目,因为每天都能实实在在地帮助遇到难题的患者。”
她举例说,曾经有一名外籍女子因思觉失调(psychosis)而入院,由于状态不好,又人生地不熟,这名身心备受压力的女子与远在海外的丈夫的情绪非常紧绷。
当那名丈夫火速飞到本地探望妻子时,陈燕梨凭着专业精神和耐心,协助他平复情绪。
“我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房间,慢慢地向他解释妻子的情况,也向他保证妻子会得到妥善照顾。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冲击时,家属需要时间消化是人之常情。”
后来,这名女子的情况逐渐好转。这对心存感激的夫妇回国后,还特地给陈燕梨发电邮致谢。
陈燕梨说:“看到虚弱无助的病患逐渐康复,是我们的成就感和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