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先后战胜病魔,让游泳国手、东南亚运动会奖牌得主林乙暄立志从医。如今她成为医学院新生开启学医生涯,但仍坚持继续游泳训练,为明年的国际赛事做准备。
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星期三(8月14日)为第12届186名新生举行入学仪式,创下学院历来最高收生人数。
国家游泳队队员林乙暄(19岁)是其中一名新生。她五岁起学习游泳,13岁进入国家队,去年在东运会的女子自由泳项目中取得一金二银的佳绩。
林乙暄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父亲高中时因脊椎感染须进行一场高风险手术,在动刀刮除受影响部位后,卧床整整10个月;母亲六年前在医生的坚持下接受乳腺癌筛查,及早发现患有早期乳癌,在接受治疗后已无大碍。
“父亲在我小时候经常说起这段经历,指幸亏当时有医生在各方面提供支持,才让他渡过难关。因为父母都曾受过医生恩惠,让我从小就受启发,希望能当一名医生,帮助其他人。”
林乙暄坦言,自己也曾担忧如何平衡学业和训练,尤其她下来也将为明年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和东运会做准备,但教练正与她商讨如何调整训练日程,以确保她能两者兼顾。
“我非常感激来自家人、新加坡泳总和医学院的支持,减轻了我许多担忧,尤其是同样读医学系的哥哥,给了我很多建议和鼓励。”
另一名新生卡利德(20岁)则分享说,小时候看到祖父母受肾病折磨自己却无能为力,让他萌生当医生的念头。
此外,他在洗肾中心担任义工时,意识到不少较年长患者只能用华语沟通,因此开始自学华文,希望日后能更有效与病人沟通。
“学习中文能帮助我用患者熟悉的语言沟通,相信未来对我会有很大帮助。我现在通过应用学习华文,女友也会教我,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参与学校推出的中文课。”
新课程着重培训数码科技
南大与伦敦帝国学院合办的医科课程将于2028年结束,本届新生在2029年完成学业时,将是首批获得由南大单方颁发文凭的医科毕业生。
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教授在致辞时说,南大医学院的新课程将在保留原有课程的精华上,更加注重数码科技方面的培训,以使医学生能与时并进。
“本届新生的课程将更注重数码医疗方面,让学生接触并接受人工智能、医疗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培训。”
陈笃生医院荣誉顾问周振兴教授受访时强调:“现在我们处于科技和人工智能时代,医疗环境进步了,但我们必须要忠于医生的使命——为病人和社区服务。无论如何,医生必须是掌舵者,而不是人工智能,它们应该是为医生提供支持,以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工具。”
李光前医学院也推出一本新书《询问历史 创造历史:走进新加坡医疗的故事》,记录了九名医界重量级人物的访谈内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