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目前全球普遍面对的问题,平均每八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受此困扰。新加坡和香港的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中医的电针疗法可能有助控制肥胖。
电针疗法(Electro-acupuncture)是用针刺入人体指定穴位,同时施加微弱的电流刺激这些穴位。按中医理论,这种刺激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
有关研究由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科研团队携手展开。联合团队在实验中发现,电针疗法不止可扭转被喂食高脂肪饲料的实验鼠的肥胖症状,在人体上也一样。
科研团队发现,电针疗法能够抑制肥胖老鼠的体重持续增加,减少它们的体脂比率、体形大小,以及内脏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大小。同没接受治疗的肥胖老鼠相比,接受电针治疗的老鼠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也有所改善。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是衡量肥胖的两个重要指标。
根据南大星期二(10月8日)发出的文告,此电针疗法是针对一种称为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的蛋白质。它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团队还发现它也与脂肪细胞的生成和肥胖有关联。
80内脏脂肪超标者 腰臀比例及空腹血糖下降
联合团队在香港进行一项临床研究,招募80名内脏脂肪超标者,以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这些参与者介于18岁至65岁。
结果显示,在两个月中持续每星期接受两次电针疗法的人体重并没有减多少,不过他们的腰臀比例和空腹血糖水平都明显下降,胰岛素抵抗情况也获得改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之一是南大中医诊所主任兼中医学士学位课程主任钟丽丹副教授。她说:“通过研究,我们确认骨保护素在脂肪细胞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以这种蛋白质为管控肥胖的关键。加上从人体和实验鼠身上验证电针疗法对肥胖的影响,表明这个中医疗法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这些发现为电针疗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也可提高医疗从业员和患者对中医药的信赖和认可。”
接下来,科研团队计划扩大研究对象,以进一步验证这些新发现,更深入了解骨保护素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和肥胖的具体机制。团队也将研究电针治疗的频率,对骨保护素水平的影响,以及研究这种蛋白质是否可以作为预测电针疗法对肥胖和其他代谢问题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