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年长一辈常用“Missy”来称呼护士,这一亲切称谓如今被赋予科技新意。医疗机构推出智能护士助理“MiSSi”,不仅能送药给病人、指导用药和进行夜间看护,还会用方言与病人沟通,贴近年长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星期四(12月5日)在医疗科技大会“IMAGINE AI”的开幕式上,宣布推出MiSSi机器人。这款基于云服务的机器人,通过专用的5G网络连接安全的医疗云,支持多种人工智能功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防跌倒提醒等。
机器人搭载的大语言模型让它能与病人互动交流,可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兼具同理心和幽默感。它还具备远程操作功能,支持远程看诊和远程药房服务。
MiSSi配备机械臂和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病人的血氧、血压等生命体征,同时利用“眼睛”感知周围环境,避开障碍物并精准导航。夜里,它还可帮助护士监察病患活动,例如当跌倒风险较高的病人起身时,它会及时靠近,并提醒他留在床上。
国大医学组织学术资讯部门的机器人工程师王孟培说,机器人可从药房取药后送到病人手上,病人就不用排队等待领药。它还可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和储存注意事项。不过,机器人目前还无法执行倒药或从药盒取出药物等工作,团队还在继续努力改进技术,希望未来可实现这些功能。
国大医院普通病房 明年试点部署30个机器人
这个部门的主任严居渊客座教授受访时指出,团队明年会在国大医院的普通病房同时试点部署30个机器人,如果效果良好,未来将推广至国大医学组织的其他医院。
MiSSi能帮助引导病人前往医院的不同区域,也会在夜间负责医院的物流事项,并自动搭乘电梯穿梭于医院的不同楼层完成运送。
这款机器人还精通新加坡的大部分语言包括华族方言,以及淡米尔之外的其他印度语。
MiSSi使用的是国大医学组织的“RUSSELL-GPT”大型语言模型来生成对话内容。这款模型也能在几秒内整理和汇总大量病历资料,并根据医生的需要,生成不同类型的报告,例如出院报告等。
严居渊透露,团队计划明年以代理型人工智能(Agentic AI)模式,在虚拟世界中测试和训练MiSSi。他解释说,机器人通常会按照特定的指令和规则去行动,但代理型机器人会自己解决问题,不只是根据指令做事或被控制。
“例如,假设我们在一个有40张病床的病房中部署六台MiSSi机器人,并通知机器人当天须完成的任务。它们就会彼此沟通协作,决定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完成这些任务。若能实现这样的做法,机器人的效率会更高,功能会更强大。”
他强调,人工智能和云技术为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IMAGINE AI”是本地两年一度的全国医疗体系人工智能研讨会,由国大医学组织、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国立健保集团、国大杨璐龄医学院、国大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和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联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