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权利在感到不舒服时拒绝亲亲抱抱、家长应该在孩子多大时停止一起冲凉?当局制定一套有关家长与孩子维持健康界限的指导方针,有些人误以为这是给家长遵从的最新条规,它其实是提供与高危家庭打交道的专业人士参照的。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发言人受询时告诉《联合早报》,当局新制定的一套“健康家庭界限指导方针”(Guidelines on Healthy Family Boundaries),旨在为儿童保护体系内与高危家庭接触的专业人士提供指导。高危家庭包括家中有曾遭受或面临虐待、忽视或受害风险的儿童。
这是本地首套面向从业人员的相关指导方针,帮助他们指导家长在亲子互动中建立健康的界限,例如在表达爱意、卫生和隐私等方面为家长提供建议。
明年1月底前,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将把这套指导方针分发给所有相关专业人士,以确保他们在保护儿童方面采取一致且有所侧重的做法。这些专业人士主要涉及社会服务、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例如家庭服务中心和儿童保护中心的社会服务从业者、儿科医生、医疗社工、学校辅导员和学生福利辅导员。
发言人说,这套指导方针的出台,是因为当局收到来自专业人士和家长的报告或咨询,询问某些育儿做法是否妥当。例如,一名家长常为已经能够独立洗澡的八岁异性子女洗澡;或是尽管孩子感到不舒服,一名家长仍经常与13岁异性子女同床睡觉。
延伸阅读
发言人指出,虽然并未发现这些家长有任何不当意图或违法行为,但当局或相关专业人士还是得建议他们与孩子保持健康的界限。
“这些例子表明,由于有时缺乏对明确家庭界限的意识,父母的做法可能无意中使孩子更容易在学校或其他社交环境中受到伤害。”
耗时一年完成 咨询专家包括儿科医生社工等
当局耗时约一年完成这套指导方针,期间咨询了儿科医生、宗教领袖、社工,以及教育部相关部门的专家,以确保该指导方针对儿童保护体系中的家庭是实用的。
发言人强调,这套指导方针不是家长必须遵从的条例,也不是列出父母可以或不可以做什么的清单。
“相反,它们作为一般原则,帮助专业人员探索最适合每个家庭的方法,支持父母与子女建立健康牢固的亲子关系,同时意识到每个家庭的独特情况。”
专家:新指南助识别 不利于儿童家庭互动
防止家庭暴力中心(PAVE)个案服务主任兼资深社工苏晓芳认为,这套指导原则实用且重要,尤其是提供表达爱意方面的指导。
她受访时说:“例如,家长可能借表达爱意或孝顺之名,强迫孩子亲吻或拥抱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大人……孩子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下误以为即使感到不安或不适,也须要顺从不安全的触碰。”
她说,尤其是万一出现不怀好意的大人刻意诱导儿童,告诉他们这是表达爱意的自然方式,令人担心的情况是孩子最终可能不会把事情告诉父母或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因此,当局提供有关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否妥当的指导,是非常实用的。
竹脚妇幼医院儿科急诊科部门资深顾问医生黄忠义是参与有关咨询的专家之一。他指出,这份指南将帮助儿科医生更好地为家长提供建议,与儿童和家庭接触时也会更清楚要注意哪些“危险信号”,以识别可能不利于儿童的家庭互动,必要时介入干预。
他透露,在工作上遇过涉嫌虐待儿童的案例,这些家长往往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指控,认为他们是出于好意跟孩子互动。“如果这些指导方针被人们接受和应用,很多这类情况将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