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中小学生面临心理健康挑战。社会服务机构受访时指出,在2024年寻求帮助的中小学生增加了约26%,及早识别和干预对于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健康挑战至关重要。
根据新加坡京华基督教青年会(Metropolitan YMCA)提供的数据,寻求心理健康帮助的中小学生从2023年的310人增加至2024年的393人。学生通过学校教师转介给青年会,或者透过青年会为学校和社区定制的体验式学习项目M.Y Mentoring接触到这些学生。
新加坡京华基督教青年会活跃社区转型与服务处总经理陈敏明多年来不断扩大在各学府、社区和数码网络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她发现,越来越多学生愿意透露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甚至有年仅10岁的学生主动要求参加心理健康课程,一些小学教师也主动联系青年会开展相关课程。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挑战,而每一代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同。对于婴儿潮一代或更年长的一辈来说,情感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因为当时的新加坡仍处于生存阶段,全球环境也类似,大家没有太多空间去关注情感。”
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发展,陈敏明指出,如今的年轻人,所谓的“这一代”,实际上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的环境中,拥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探索内心需求,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
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曾在国会回复时指出,2021年,每1000名小学生中,约有16人需要心理健康支持。其中一些小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可能需要心理辅导支持,因此辅导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讨论如何在新学校继续提供相关帮助。
青年会项目让学生向导师分享经历感受 迄今1600人受惠
体验式学习项目M.Y Mentoring让学生向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导师分享自身经历与感受,目前已有超过1600人受惠。
陈敏明说,许多人将向他人表达情感或分享脆弱的一面视为懦弱,这种观念是一种污名化。她强调,实际上,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是勇敢和自我接纳的体现。
“若把情绪形容为一辆车,如果你控制不了这辆车,就会乱撞。”
随着社会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年会在去年10月举办了长达七小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讨会,主题为“致亲爱的情感”。
一名不便具名的教师说,学校跟青年会合作,让中三的学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计划,学习怎么处理和化解心理压力,理解与辨认情绪。
这名教师观察到,除了课业压力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外,学生面临的压力也来自社交媒体,过于在乎自我形象,介意网上陌生人的评论,即便是一个负面的评论,也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情绪影响,导致自卑。
在学校,同学间的友谊出现裂痕,也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例如,学生的态度突然发生变化,变得情绪低落或反常,往往是遭受朋友误解,情绪受人际冲突影响。
受访学生普遍认为面对心理健康挑战时 能有办法应对情绪
《联合早报》访问一些学生,发现他们由于他人的言语或行为,内心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尽管如此,学生普遍认为面对这些心理健康挑战时,他们能够寻找方法来应对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例如向朋友倾诉。
陈瑞琪(16岁)受访时说,有时她会感到轻微的焦虑和抑郁,尤其是家人无心的言语让她感到心里不舒服。她举例说,脸上长了青春痘时,爸爸会说是因为没有好好护肤;如果吃了太多饭,爸爸也会说她变胖。面对这些问题,她通常会向朋友倾诉。
如果朋友将她的秘密传出去,陈瑞琪会感到被背叛,进而产生信任危机,不知道还能信任谁,也因此倍感压力。
黄诗圆(13岁)说,她在读书时会感受到课业压力,尤其是考试期间。由于性格内向,跟新朋友交谈时也会觉得焦虑。然而她认为每个人难免都会经历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去识别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并找到应对的方法。她自己就会选择跟朋友倾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