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族与宗教关系整体向好,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我国种族与宗教和谐处于良好或非常好的水平,各种族之间的信任度也有所提升。但随着国人总体朋友圈缩小,密切的跨族友谊有所减少。

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主席、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指出,总体缩小的社交圈意味着各种族之间较难有机会建立和强化友谊,全球多国已出现类似趋势,我国必须谨慎应对。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与种族和谐资源中心星期一(2月3日)发布第三届种族与宗教和谐指标调查报告。65.4%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的种族和宗教和谐处于良好或非常好的水平,比上一轮2018年的调查高出8.3个百分点。

种族与宗教和谐指标调查,此前分别于2013年和2018年两次进行,旨在定期追踪我国种族和宗教和谐情况。这一轮调查于去年4月至8月间进行,共有4000名年满18岁的本地居民参与调查,报告结果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加权统计。

调查涵盖的种族与宗教和谐指标包括:受访者对我国种族和宗教和谐的评价、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相互接受程度和社会联系。

延伸阅读

本地职场歧视情况改善 少数种族较可能感受歧视
本地职场歧视情况改善 少数种族较可能感受歧视
普杰立:不同议题观点有差异 一些以种族为考量政策仍必要
普杰立:不同议题观点有差异 一些以种族为考量政策仍必要

年长者对我国种族与宗教和谐评价较高

年长者对我国种族与宗教和谐的评价较高,年满65岁的受访者中,超过七成认为我国种族与宗教和谐水平好或非常好。相较下,18岁至35岁的受访者中,只有超过半数给予好或非常好的评价。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说,全球过去十年来面对区域冲突、极端主义等挑战,有可能增加我国社会的紧张氛围。“但调查结果展现了新加坡不同的景象,各族都认为我国的和谐状态正在强化,不只是作为大多数的华族社群,马来族和印族等少数民族也能就此产生共鸣。”

普杰立指出,我国过去五到十年展现出向好的整体趋势,不论种族和谐、国人对其他文化的兴趣,以及对不同宗教的接受程度等指标都有所提升。

他说:“调查结果也显示,年轻一代对社会凝聚力的期待比上一代高。这意味着,随时间推移,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会为未来设下更高的标准和愿景。这是件好事,每一代人在社会凝聚和融合方面要求更高,这能推动我们前进。”

各种族之间的信任度在过去三届的调查中逐步提升。77.6%的非华族受访者认为,在出现类似冠病疫情的全国危机时,相信超过半数的华族会提供援助。这个比率比2018年的调查高出6.4个百分点。

在同一道提问中,表示相信过半马来族、印族和欧亚族会提供援助的受访者比率,分别达到69.7%、68.6%和67.4%的水平。较年轻、教育水平较高,以及住在私人住宅的受访者对异族的信任程度相对较高。

逾八成愿接受异族作为好友

愿意接受异族作为好友的受访者,总体维持在超过八成的高水平。受访者对异族文化的兴趣也有小幅提升,41.8%的人表示有兴趣和非常有兴趣了解其他种族的习俗,比2018年高3.5个百分点。

不过,过去六年内,受访者的朋友圈整体缩小,好友的人数从2018年的10.67,减少至6.49。受访者跨族好友的数量也有所下滑,有至少一名跨族好友的受访者比率从2018年的55.5%,小幅降至53.2%。 

普杰立提醒,调查凸显我国必须在一些方面改进,过去五年跨族友谊减少,是其中的关键议题之一。

他说:“尽管越来越多国人对跨族友谊保持开放态度,但总体缩小的社交圈意味着国人较难有机会建立和强化这类友谊。这不只是新加坡的议题,许多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趋势,我们必须谨慎思考如何应对这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