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学者认为,官委议员在大选将举行之际辞职,并可能以政党候选人身份参加全国大选,或开启政党视这个制度为寻找潜在人选的平台,背离官委议员加强国会无党派声音的初衷。
律师约舒亚(Raj Joshua Thomas)和赛义德哈伦医生星期五(2月14日)向国会请辞官委议员,没有完成两年半的任期。两人同日傍晚在脸书发文的内容相似,提到他们正考虑通过其他途径为新加坡人服务。多名政治观察者受访说,他们相信约舒亚和赛义德哈伦会加入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参加必须在今年11月之前举行的全国大选。
我国是在1990年设立官委议员制度,希望让各职能领域出类拔萃者,透过在国会提出广泛、独立且无党派的观点,为我国的政治进程作出贡献。目前,官委议员任期为两年半,一般来自工商界、专业团体、工会、社会服务组织、民间组织、大专学府,以及媒体、艺术和体育界七大领域。
宪法未禁止官委议员参选
宪法并未禁止官委议员参加选举。时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吴作栋1989年11月在国会提出宪法修正案,设立官委议员制度时,明确表示官委议员可以参加任何选举,可这人一旦当选,官委议员的议席就得悬空。
吴作栋当时也解释,政府决定设立官委议员制度,是因为当时国会只有两名反对党议员,不足以充分反映国会议事殿堂外的重要不同观点,让一些公众觉得非政府的观点没有得到表达和传播的机会,所以决定通过官委议员制度,增加非执政党议员的数目。
设立这个制度的另一个原因,是让雇主不允许参加选举,但个人所具备的经验、专才和洞见,能为解决新加坡经济和社会问题做出明显贡献者,以无党派官委议员的身份参加国会。
我国过去有数名官委议员曾是人民行动党或行动党青年团的成员,包括2009年受委的商人郑恩里和2012年受委的星展银行高管陈淑珊,他们在受委前后不久就退党退团,只有1997年成为官委议员的审计师余福金例外。不过,余福金当时解释,自己不是代表政党进入国会,发言不受党鞭约束。
前官委议员当中,只有商人谢世德曾经参加过大选。谢世德1992年9月至1994年9月出任官委议员,他在1997年全国大选中,以独立人士身份在蔡厝港单选区的四角战中,获得14%的选票。
宪法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兼任教授陈有利博士受访时指出,无论是宪法或其他法律,都没有禁止包括官委议员和非选区议员在内的任何议员,以任何理由辞职。
约舒亚和赛义德哈伦是首两名任期结束前辞职的官委议员,而且两人都暗示会以参加大选的方式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引发一些人猜测他们成为官委议员是否为了提高个人能见度,以便让政党“相中”。
宪法专家:选拔过程须更严格 避免制度被利用
陈有利认为这个说法是无稽之谈,但也彰显了官委议员的选拔过程必须严格,确保任何政党都不能利用官委议员制度来提高它们打算吸纳入党,以参加大选者的知名度。
曾任官委议员的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的陈庆文副教授说,约舒亚和赛义德哈伦辞职的时机和方式,让人合理质疑,是否有政党在他们还是官委议员时就向他们展开招募行动,而他们最近几个月在国会上的发言,有否可能代表特定政党的利益。
独立政治观察员陈添金博士则认为,官委议员制度确保国会里面有不同于党派的声音,但官委议员如果在政党旗帜下参选,可能开启先例,让这个制度成为政党寻找潜在候选人的平台,更让人质疑官委议员是否中立。
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瓦利德(Walid Jumblatt Abdullah)指出,官委议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无党派的独立声音提供平台,而且他们没有选举议程,能在社会变得更两极分化时,保护这个无党派制度的公信力。他说:“我担心这样的先例,会给公众理由对未来的官委议员产生怀疑。”
2020年至2023年出任国会特选委员会成员的前工人党议员贝理安,则在脸书建议设定“冷静期”,规定一个人成为官委议员之前与之后,禁止加入政党,以加强官委议员的无党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