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届大选中,候选人的竞选开支顶限将调高,他们可在每名选民身上多花1元。

选举局星期四(3月27日)发文告说,考虑到通货膨胀,当局将调高候选人的竞选开支顶限,从每名选民最多4元,调高25%至最多5元。

选举局上一次调整竞选活动开支顶限是在2015年,当时从3元5角提高至4元。

开支超出法定最高限额属非法

选举局强调:“法律对参选人可支出的竞选费用设定上限,是为了确保公平竞争并防止‘金钱政治’。开支超出法定最高限额,属非法行为。”

如果竞逐的是集选区,候选人的开支顶限相等于5元乘以那一个集选区的选民总数,再除以候选人人数。以一个有12万名选民的四人集选区为例,每一名候选人的开支顶限,是60万元除以四名候选人,即15万元。

延伸阅读

选区范围调整:五大关键数据带你看版图变动
选区范围调整:五大关键数据带你看版图变动
选民名册3月25日开放查阅
选民名册3月25日开放查阅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教授陈庆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选举局上一次调高开支顶限是10年前。这一轮调整确保各政党能够充分传达他们的政治信息,同时避免金钱政治。”

他认为,这应该不会对政党的竞选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胀推高服务成本,政党仍得节约开支,为了遵守规定,开销一般较低的社交媒体宣传方式,应该会更受欢迎。

2020年大选中,所有候选人共花费超过900万元展开竞选活动,大多用于海报、横幅、传单,以及网络广告。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当时花在每名选民身上的竞选开支平均为2.63元,是所有政党中最高的;其次是工人党(1.21元)和新加坡前进党(1.19元)。

新榜鹅集选区须有一名印族 或其他少数种族代表

选举局星期四也公布来届大选每个集选区的少数种族代表。所有的原有集选区,少数种族代表都与上一届大选相同。

至于新划分的集选区,榜鹅须有一名印度族或其他少数种族代表;白沙—樟宜裕廊东—武吉巴督,以及西海岸—裕廊西,则分别维持白沙—榜鹅、裕廊,以及西海岸的少数种族代表。

相较于2020年大选,须有马来族代表的集选区数量在来届大选维持不变;须有印度族或其他少数种族代表的集选区则增加一个。

上届大选有17个集选区,其中11个须有马来族代表,六个须有印族或其他少数种族代表;来届大选有18个集选区,马来族维持在11个,印族和其他少数种族增至七个。

根据国会选举法令,五分之三的集选区须有至少一名马来族代表。若算出来有小数,就以下一个整数为准。例如,17个集选的五分之三为10.2;18个集选区则是10.8,因此不论上届或来届大选,须有马来族代表的集选区数目同为11个。

这意味着,新增的榜鹅集选区,就须有至少一名印族或其他少数种族代表。

全国大选最迟得在今年11月举行选举局已按照新的选区范围调动投票区,完成编制综合选民名册。选民可从星期五(28日)开始,上选举局网站,或通过Singpass应用查阅。

无法上线查看的公众,可到民众联络所或俱乐部,以及ServiceSG服务中心查阅选民名册;公众也可通过选举局网站预约,或拨电1800-225-5353,安排到选举局查看。

旅居海外的新加坡人,若名字已记录在选民名册中,可上选举局网站,或到作为海外注册中心的使馆,登记成为海外选民。

根据选举局星期一(24日)公布的数据,选民册上的合格选民有275万80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