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8时,白桂兰已在摊位外忙着,手法利落地切菜拔菜;丈夫林亚剑则在灶头前忙碌,一时煎,一时炸,一时煮。

菜饭摊主白桂兰(71岁)说:“我们清晨5时就到摊位,菜贩摊食材多,要时间准备。顾客上午10时左右就开始来买饭,11时到下午1时是巅峰,手脚不快不行啊。”

夫妻二人经营菜饭生意约40年,最初是为谋生,如今更多是放不下与街坊顾客的情谊。

白桂兰说,年轻时,她和丈夫其实在工厂工作,但因薪水不高,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做菜饭生意。“我们也没什么经验,顶多就是在家里煮给家人吃。这些年来,慢慢磨,慢慢练,我们也逐步掌握食客的味蕾,有个菜单。”

每天准备20多道料理 食材重达几十公斤

她说,他们每天会有至少20道料理,包括五六道肉类,其他则是鸡蛋、豆腐和蔬菜等。“每天要准备的食材几十公斤重,单是蔬菜就有四五十公斤。”

延伸阅读

一盘饭菜一份心 默默请客不留名
一盘饭菜一份心 默默请客不留名
旧市场的回声 纪念币设计里的记忆
旧市场的回声 纪念币设计里的记忆

白桂兰对记者说:“顾客都很厉害,绝对不能偷工减料。像是咖喱鱼头,我们的辣椒都是自己炒,羊肉也得炖上至少两小时。水准稍微差了点,顾客下次光顾就会反映。”

夫妻俩很长一段时间在大巴窑8巷的咖啡店卖菜饭,后来因租金太高吃不消,决定改在大巴窑8巷巴刹和熟食中心租摊位。

白桂兰说,在这里几十年,很感谢街坊的支持。“熟客告诉我们,喜欢的就是我们的家常菜,那种妈妈的味道。”

问及有朝一日若退休了,最舍不得的会是什么,白桂兰眼泛泪光,哽咽地说:“你们(熟客)。只要能做,我就会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