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加坡大选临近,选区重新划分使乌敏岛从东海岸集选区并入新成立的白沙—樟宜集选区。在这座距离本岛15分钟船程的离岛上,常住居民仅约30人。这些岛民的生活现状如何?对于来临的大选,他们有哪些诉求和期望?

扎根乌敏岛:与自然相伴的淳朴生活

乌敏岛的居民多为乐龄人士,许多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对他们而言,岛上的生活节奏缓慢,压力不大。尽管生活设施不如本岛完善,但开阔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人情味是这里的特色。

在岛上出生的黄女士自称是乌敏岛的女儿,她与母亲一起守护父辈留下的庙宇,“这个庙宇是我爸爸留下来的,怎样都要有一个纪念,可以留的就要留住”。

守护家族庙宇的岛民黄女士自称是乌敏岛的孩子女儿,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视频截图)
守护家族庙宇的岛民黄女士自称是乌敏岛的孩子女儿,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视频截图)

履行公民责任:投票不易 但坚持参与

尽管生活在离岛,居民们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并坚持履行公民责任。“当然会去投票!我也是新加坡人,要尽国民的责任。”黄女士坚定地回答。然而,投票并不容易,因为他们须乘船到本岛,再转搭公共交通到投票站。

多数岛民都知道自己的代议士是总理公署部长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长孟理齐博士,也有人提到同一集选区的副总理王瑞杰。若有需要,他们知道可以找孟理齐,尤其当他在樟宜接见选民时较为方便。

“在樟宜就不麻烦,在勿洛就麻烦啦!”在岛上已经住了70年的杨女士直言。

处理岛上事务时,居民们更常接触的是国家公园局。自2016年正式接管乌敏岛后,国家公园局负责维护岛上设施,保护这里的文化遗产。

在岛上经营有百年历史杂货店的黄杏岳笑说,国家公园局就像是乌敏岛的“村长”,村民有事就找公园局。(视频截图)
在岛上经营有百年历史杂货店的黄杏岳笑说,国家公园局就像是乌敏岛的“村长”,村民有事就找公园局。(视频截图)

生活挑战:地租上涨与高昂电费

在平静生活下,居民也面对一些烦恼。其中,“房地税”,即国有土地的租金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自1993年土地被政府征用后,居民须持有临时租用准证并支付租金,才能继续居住在乌敏岛上。租金多少依据土地和建筑面积,以及房屋的用途而定。

有岛民反映,自公园局接管后,他们的租金大幅上涨,“以前一年300元,现在一个月300元”。也有居民目前的每月租金高达近700元。

电费是另一个困扰。过去,乌敏岛上是没有电网的,要靠手动柴油发电机来供电。岛上如今依赖太阳能微电网供电,虽比柴油发电机环保,电力供应也更加稳定,但有居民反映,电费是本岛的近四倍。

太阳能占乌敏岛微电网发电量的90%以上,为30多家在乌敏岛上的家庭和企业提供更稳定、清洁的电力供应。(EDP Renewables APAC提供)
太阳能占乌敏岛微电网发电量的90%以上,为30多家在乌敏岛上的家庭和企业提供更稳定、清洁的电力供应。(EDP Renewables APAC提供)

经营脚踏车出租店的杨女士说,“是比较方便,但代价是更高的电费。新加坡本岛每千瓦两毛多,我们这边每千瓦要八毛”。这导致一些家庭每月电费达数百元,而杂货店等用电量大的商家,费用更是超过1000元。

此外,虽然居民们也能领取像社理会邻里购物券这类福利,但岛上并没有地方可使用,只能坐船到本岛去消费。

未来期盼:平衡旅游开发与自然保育

对于未来岛上的发展,居民希望旅游业复苏能进一步带动乌敏岛的旅游业,吸引更多访客。但也有人意识到开发与保育之间的张力,认为在岛上搞大型开发或许不易。货车司机王先生说,“我看很难。为什么?乌敏岛的特点就是大自然。”如何在引入活力的同时守护自然,是未来发展须思考的课题。

乌敏岛居民普遍认为,冠病疫情后游客数量有所减少。(萧康达摄)
乌敏岛居民普遍认为,冠病疫情后游客数量有所减少。(萧康达摄)

这些离岛选民的声音能否在来届大选中得到更多关注?他们的诉求将如何被回应?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