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一个幼稚园的孩子每两星期到热带自然公园跑三四公里,可能不少家长会看着不忍心,但六岁的林彦呈和他的父母却乐在其中。
“天气很热,公园里又有蚊子咬我,也有蚂蚁会钻进运动鞋……但我还是要赶上跑在前面的爸爸妈妈。”
6月7日一大早,林彦呈,这名跑步小健将,在他的游泳培训学校,坐在父母中间和《联合早报》记者用流利的华语交谈。他的父母都是医生,让孩子到户外跑步,主要是父亲林廉杰的主意。
将要步入不惑之年的林廉杰,早在莱佛士初级学院那会儿就立志当一名医生,而且崇拜军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如愿成为了新加坡陆军呼吸科医生,除了定期在政府医院出诊,主要任务是为我国服役人员制定体能考核政策。
制定体测标准 顾及个体差异与训练强度
他告诉记者,制定体能政策须要关注个体差异:既要用科学方法确保他们的身体承受度,又要兼顾部队的实际需求,不能让他们“太轻松”。
我国服役人员的年龄至少年满18岁,在个人体能测验中,包含一项2.4公里跑步项目,但是林廉杰的儿子仅六岁就能跑4公里。谈到这里,父亲笑着解释:“儿子的体能并非天生拥有,而是两年来坚持运动的结果。”
两年前,林廉杰获得去英国进修机会,和妻儿一起在伦敦度过了半年多时间。“英国人爱运动,我们也爱跑马拉松,所以就‘入乡随俗’,每逢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户外跑步。”
一开始,儿子最多只能跑1公里,但几个月下来,他的体能逐渐提高。回国后,一家人继续保持运动习惯,每两个星期就选择一处本地自然公园,父母在前领跑,林彦呈紧跟后面,跑上三四公里已成家常便饭。
两年间,林廉杰一家的足迹,可以说遍布岛国大部分“绿色区域”:从兀兰自然公园,到碧山的温莎自然公园(Windsor Nature Park);从策士纳自然公园(Chestnut Nature Park)到铁道走廊。
培养毅力远离屏幕 户外运动促进亲子关系
除了提醒儿子定时喝水并涂抹防蚊药水,林廉杰希望通过户外运动,培养孩子的毅力,减少他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拉近家庭关系。
当然,林彦呈的课外生活也不止跑步一项,他的每个周末都被排得满满的:游泳、网球和钢琴课——一个都不能少。
采访接近尾声时,孩子和父亲说了些悄悄话,然后用华语跟记者说:“跑步很健康,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