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洋大学校友争取为母校文化遗产申遗的志向令人敬佩,前南大对我国乃至本区域也具重要意义,但前南大的文化遗产是否具全球重要性、能否满足申遗的普世价值标准,则有待商榷。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副教授杨茳善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作业准则”,把“杰出普世价值”定义为: “具有超越国界的特殊文化或自然意义,或两者,对全人类当代和后代有共同的重要性。”

杨茳善认为,申遗小组的论点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前南大三座标志性建筑具超越国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前南大对新加坡有重要意义,从三座前南大历史建筑列为国家古迹,足以说明这点,但它们对世界的意义是什么?这是须厘清的根本问题。”

他指出,若小组着重凸显母校的教育和文化遗产价值,三座标志性建筑虽具象征意义,但能否全面反映前南大校园生活,包括教学与住宿空间?

前南大留下的其他原有建筑,包括多座学生宿舍,以及学生楼(现为学生活动中心Nanyang House)等,目前坐落在南洋理工大学校园不同角落。

学者:南大历史建筑看守者 南洋理工大学也应参与讨论

杨茳善认为,从整体上考虑前南大留下的所有历史建筑群,以及个别建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小组若想继续倡议申遗,除了争取政府的支持,南洋理工大学作为前南大历史建筑的看守者,也须参与相关讨论。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设计系副教授翰尼斯·维多多(Johannes Widodo)也认为,前南大对新加坡和区域的重要性,未必能延伸至全球层面。

他指出,校友小组若也想凸显前南大其他原有建筑的重要性,应设法争取市区重建局将它们列为受保留建筑,之后才有可能建议文物局将这些建筑也列为国家古迹。然而,前提是南洋理工大学须对这些建筑制定保存与维护的方案。

除了继续倡议申遗,前南大校友小组早前受访时说,不排除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存奖,为母校文化遗产争取更大认可。

对于这份奖项,翰尼斯·维多多指出,民间机构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呈申请,但南洋理工大学作为这些历史建筑的看守者,应先落实对其他前南大原有建筑的保存方案。

针对前南大校友小组倡议申遗的看法,以及是否准备保存前南大其他原有建筑,南洋理工大学至截稿前没有回复《联合早报》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