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郑细莲患有可致命的心脏二尖瓣反流,却因身体其他并发症,无法进行高风险的开胸心脏手术。在医生的建议下,她接受东南亚首起PASCAL微创手术,术后第二天就能如常走动,恢复后体能更是大有改善。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星期一(6月23日)介绍新的“PASCAL经导管瓣膜修复术”微创手术。这为患有中度到重度或重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却无法进行开胸心脏手术,且还有其他医疗并发症的病患,尤其是年长者,提供多一个治疗选项。
心脏二尖瓣反流,是指心脏的二尖瓣无法完全闭合,导致血液倒流,无法有效输送到全身。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疲劳,并提高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3%的70岁以上人群患有至少中重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PASCAL微创手术仅须在病患腿部开一个小口,通过导管将专用PASCAL装置引导至心脏。这个装置类似一个微型夹子,可将漏血的心瓣固定住,使它能够正常闭合,从而恢复正常血液循环。
七旬患者手术隔天就出院 一周后能做简单家务
在无需开胸手术的前提下,PASCAL不仅减少手术风险,也缩短病患的康复期。多数患者在手术数天后即可出院,但若接受传统开胸手术则须住院数周。
国家心脏中心在2025年2月4日为郑细莲动手术,她成为首名在新加坡和东南亚进行PASCAL微创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的第二天我就回到家中,像平常一样洗澡、走动。一周后还能做些轻便家务。”
为郑细莲动手术的医疗团队成员之一,心内科顾问医生黄宁彦助理教授说:“PASCAL器械的创新设计使我们能够通过一个微小的切口,精确且可控地修复受损的心脏瓣膜。”
国家心脏中心迄今有五名70岁以上的病患成功进行这项微创手术。
作为亚洲心脏瓣膜治疗的先驱之一,国家心脏中心此次引进的新技术进一步扩展了先进微创瓣膜治疗项目,包括现有的MitraClip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及其他针对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先进治疗。
然而,针对二尖瓣反流的最佳治疗方案首选依然是传统的开胸心脏手术。因此医生建议还是经过详细的检查,根据患者具体病况,再来制定最适合病患的治疗方案。
国家心脏中心总裁兼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杨孔健教授指出:“目前的数据显示,开胸心脏手术依然是最佳的医疗方案。我们的目标是确保需要微创手术的患者都能获得治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