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更多企业主动购买碳信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冲击,我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制定一套国际碳信用使用原则;预计具体内容今年11月发布。

新加坡、肯尼亚和英国政府,星期二(6月24日)在伦敦的气候行动周活动上,正式成立“发展碳市场联盟”(The Coalition to Grow Carbon Markets)。这是首个由政府主导的碳市场联盟。

联盟由三位联合主席领导,即新加坡气候行动大使孟文能、肯尼亚气候特使穆罕默德(Ali Mohamed),以及英国气候特别代表凯特(Rachel Kyte)。

联盟发文告指出,蓬勃发展的碳市场可调动更多资金,以支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脱碳和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法国和巴拿马已承诺加入联盟

目前,法国和巴拿马已承诺加入联盟。未来几个月,联盟希望与更多国家合作,并会与企业密切交流,统一各司法管辖区的碳信用使用原则。

延伸阅读

我国碳税上调至每公吨25元 本财年碳税收入料超过6亿元
我国碳税上调至每公吨25元 本财年碳税收入料超过6亿元
新加坡政府拟推指南 助企业有效运用碳信用强化碳市场
新加坡政府拟推指南 助企业有效运用碳信用强化碳市场

碳信用交易机制去年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上正式启动。当时的部长级磋商会议,由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以及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兼税务部长沃茨(Simon Watts)联合主持。

新联盟拟议的碳信用原则将以各国在COP29针对《巴黎协定》第六条达成的共识,以及“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的《核心碳原则》(Core Carbon Principles)为基础。联盟争取在今年11月的COP30,发布碳信用使用原则。

文告指出,企业一直希望各国政府能针对碳信用的使用,提出更明确的方向,制定新原则正是对这些呼声做出回应。

“这些原则能增强企业信心,注入动力,推动它们投资于这一有效、却未被充分利用的气候融资工具,进一步加强和扩大碳市场规模。”

到2050年 碳市场规模可达3203亿元

穆罕默德说,通过增大对高度可靠的碳信用需求,碳市场规模到2050年可能达2500亿美元(约3203亿新元),有助支持全球的气候行动。

傅海燕说,要从私营领域迅速调动一定规模的资金来支持气候目标,就必须激活碳市场,联盟将提高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加强碳市场的完整性和互操作性,从而起到真正的减排效果。

“新加坡是金融与服务中心,也投资于具全球影响力的脱碳项目,在推动自愿碳市场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上星期五(20日)宣布准备发布一份指南,向企业说明如何选择和运用碳信用,目的是建立起业界对碳市场的信心,让企业更有效地透过碳信用实现减排目标。

制定指南是我国建立一个蓬勃、高度可靠碳市场的策略之一。从去年起,我国也允许必须缴纳碳税的本地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购买高质量的碳信用,以抵消最多5%的可征税碳排放

截至星期二,我国的“碳市场合作”网站上未有获准的碳信用项目。根据国家环境局官网,当前的国际碳信用供应有限,原本只能用于抵消2024年碳排放的额度,可转用于抵消2025年的碳排放。

企业若进一步脱碳,使2025年的碳排放量低于2024年,2026财年可抵消的可征税碳排放在结合2024年抵消余额后,可以占2025年整体碳排超过一成。

然而,到了2026财年,是否会有足够碳信用项目供企业抵消碳排放,目前还无法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