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大选的参选人总开销,超过1300万元,比上届大选增加约四成。
选举局今年首次在网上发布所有参选人的开销申报表,供公众查阅六个月。211名参选人的竞选开销已于星期五(6月27日)全数公布。
根据《联合早报》统计,11个政党加上无党籍参选人的总支出,共1305万3099元,较2020年大选的916万元,增加42.4%。
支出增加,除了通货膨胀影响,也反映了本届大选的规模扩大——议席从93席增至97席;合格选民人数增4%,共275万8846人;参选人数也从192人增加至211人。
考虑到通胀,选举局今年把参选人的竞选开支顶限调高25%,从原本的每名选民4元,增至5元。
每名参选人本届大选的平均开销为6万1863元。按人均计算,相当于每名选民2元2角1分,高于上届的1元6角7分。
竞逐所有97个议席的人民行动党,总开销为940万3807元,是所有政党中最高的,也比2020年增加36.1%。行动党平均为每名选民花费3元5角8分,同样为各党之首。
所有反对党与无党籍参选人的总开销为364万9292元,较上届的219万2058元,大幅增加66%。他们平均为每名选民支出1元1角1分,高于上届的8角3分。
其中,派出26人参选的工人党,为每名选民平均花费2元1角1分,是反对党中最高的。竞逐11个议席的新加坡民主党,则花1元8角7分,在所有政党中排第三。
不过,并非所有反对党的开销都与参选规模成正比。竞逐13个议席的人民联盟平均为每名选民花费1角7分,是各党中最低的。
集选区参选团队的总开销普遍较高。花费最高的前10个团队全来自行动党,九个是五人集选区团队,剩下的一个是榜鹅集选区的四人团队。
按选民人数计算 榜鹅团队人均花费最高
以副总理颜金勇为首的榜鹅团队,总开销排第三,仅次于东海岸和西海岸—裕廊西。按选民人数计算,榜鹅团队人均花费为4元3角8分,是所有团队中最高的。
反对党方面,支出最高的团队,是工人党东海岸团队,总花费为31万3200元。
不过,若从选民人均花费来看,一些单选区并不比集选区低。在开销最高的前10个选区中(全数为行动党),有一半是单选区,包括波东巴西、三巴旺西、武吉甘柏、淡滨尼尚育和哥本峇鲁。
其中,胜选的波东巴西区议员杨陞才,人均开销为4元1角9分,仅次于榜鹅团队。
宣传是主要开销 侧重线下宣传
参选人的申报内容涵盖七大类,包括线上和线下宣传、群众大会、个人开销,以及交通费等。
整体而言,64.1%的竞选总开销用于宣传,其次是在本届大选回归的实体群众大会,占13.1%。
各党在宣传上的侧重点,可从线上和线下开销的比例看出一二。行动党把42.8%的经费用于线下广告,21.6%花在线上广告,合计近六成投入宣传。
工人党线下广告开销则占总开销69.4%,线上广告才花了540元,占比不足1%。
新加坡民主党则将50.9%的预算用于线下广告,另有39.2%投入群众大会。他们在九天竞选期内举办了九场群众大会,次数仅次于行动党。
行动党与工人党在群众大会上的支出,分别占各自总开销的11.2%和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