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毓(41岁)有10多年教育咨询行业的职场经验,她从2021年开始,担任全国职工总会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e2i)的职业导师。尽管这份工作可以体现她善于社交的特长,但要在一小时内为陌生求职者指点迷津绝非易事。

所幸,从去年8月起,e2i为所有职业导师配备“智能职业导师”。

“智能职业导师帮我快速了解求职者的特长和兴趣,我于是有更多时间和求职者深入交谈。”林晓毓在位于裕廊东的办公室里,向记者如此介绍智能导师的本领。

她先让求职者完成网上职业代码(RIASEC)的职业性格评估,了解他们的职业兴趣和技能。这项评估可确定求职者更倾向六大类型中的哪一类,是实际、研究、艺术、社交、企业或常规,然后把测试结果输入e2i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经智能职业导师分析后推荐合适职业。

过去,要完成这个初步职业配对过程,林晓毓得问求职者不少问题。如今,智能职业导师接手这项耗时工作,为她腾出更多时间,以深入接触求职者。

延伸阅读

分析:AI加速职场技能变革 雇主降低学历要求
分析:AI加速职场技能变革 雇主降低学历要求
启用两月 逾千求职者已获“智能职业导师”帮助
启用两月 逾千求职者已获“智能职业导师”帮助

她告诉记者,有一名40岁出头的会计,尽管工作过得去,但缺少激情,通过聊天,她获知这名会计的真正兴趣在艺术创作,于是建议他尝试到滨海艺术中心等机构继续从事会计行业;还有一名同样遇到缺乏工作动力的软件工程师,林晓毓在与他交流中发现他热爱当义工,于是建议他仍然在软件行业工作,但利用休息日做义工,调整心态。

智能职业导师助力 逾5500名求职者受益

e2i副总裁陈奕来受访时说,从去年8月智能职业导师投入使用至今,已让5500多名求职者受益。“智能职业导师大大提升了职业导师和求职者的谈话质量,提高了指导效率。”

44岁的余秀莹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她已如愿在本地金融领域工作。回想求职经历,她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导师的配合功不可没。

“人工智能是个好帮手,但还无法独当一面,有了职业导师的妥善利用和指导,我很快就明确了我的需求,让我在职场上脱颖而出。”

除了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人工智能技术还在不少人力中介公司发挥作用。

制定三合一AI招聘方案

本地能源产业人力服务公司Connect Energy Services执行助理卡内斯(S Kanes)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公司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等机构的支持下,已经制定了一套由三部分组成的AI招聘方案。

他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未来发展的科技蓝图,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应聘者的履历表统一规范,让履历表与雇主需求自动配对,以及一个叫HireAssist的智能服务系统,可以主动联系符合条件的潜在求职者,提高招聘效率。

他说:“石油天然气、海事等行业的人员需求频率高、专业证书多,人工智能工具帮助我们在短期内为雇主提供合适人选。”

领英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洪雍华说,领英最新的人工智能职业辅导功能,让高端会员能够自设求职面试场景,模拟面试问题的不同难度,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完成练习后,AI驱动的“教练”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反馈,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表现。

公司还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搜索、职业配对等功能,并为雇主提供一系列AI工具,提供简化招聘流程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