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月大选期间受选民关注的民生课题,选后依旧受关注。其中,生活费、医疗保健和住屋,是选民最期望新一届国会能讨论的课题。
全球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公司Milieu Insight在2025全国选举后,对1000名不同年龄的新加坡人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在大选期间和之后的观感。调查结果于5月下旬发表。
将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期望代表人民议事的国家殿堂能关注生活费、医疗保健,以及住屋课题。55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希望国会能花更多时间探讨民生课题的甚至超过七成。
经济课题同样受到关注,37%受访者希望讨论经济竞争力。此外,不平等的问题以及加强公共开支审查,是约三成受访者期待国会能进行辩论的项目。
新一届国会9月5日开幕 尚达曼首次发表施政方针
新一届国会将于9月5日开幕, 尚达曼总统将首次以元首身份,代表政府发表施政方针。国会议员则会于9月22日至26日辩论总统施政方针。
受访者关注的辩论课题还包括政策质询(26%)、更严格的制衡机制(31%)、移民和外籍劳工(28%),以及宪法或选举改革(17%)。
年轻人与年长者 参与度和投票率呈两极
调查也收集选民对全国大选的观感,结果显示本届大选的选民整体参与度很高。84%的受访者确认参与了投票,且年龄层越大投票率越高。24岁及以下年轻人的投票率为63%,55岁及以上年长者则高达94%。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政治参与度、投票率、竞选期间主动接触政治信息、选后政治相关活动参与度,或是对选举结果的看法,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与55岁或以上的年长者几乎呈两极。
在这群年轻人当中,有46%称大选激发了他们对政治的兴趣。他们不仅在选举期间与亲友讨论政治话题,还积极关注政治新闻,甚至说会在大选后,参与更多政治相关活动。矛盾的是,他们却有着最高的弃投率(37%),而且有49%对大选结果持负面看法。
相比之下,55岁或以上受访者弃投率仅6%,但接触的选举和政治信息却是最少的,有66%认为选举不会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但他们对选举结果的满意度最高,44%持正面评价。
首次投票的选民占总受访者的11%,其中过半是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
调查也收集了影响投票决定的关键因素。约35%的受访者认为,在全球不安和经济动荡中,保持稳定最为重要,特别是年长选民,认同者高达43%。
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36%受访者看重“合理政策”;33%希望国会更平衡;34%期待国会更高效;32%重视政党管理选区的表现。
黄循财总理首次以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身份领军,有14%的受访者把他的表现纳入投票考量,尤其是45岁以上的年龄层。
问及如何描绘心中所期许的未来新加坡,61%的受访者选择了“安全”、44%选择“具有韧性”、其他特质依序排列有“可持续”“有共情心”“清洁”“创新”和“包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