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出席2025城市阅读节。这次她还特意延长行程,留下来走街串巷、探寻漫步,细细感受这座与她的人生渊源颇深的城市。在做客《有客到》专访时,她分享了上海与新加坡这两座城市交织的记忆与情感,也倾诉她笔下世界的变迁和创作的心路。

王安忆漫步新加坡武吉巴梳路。(蔡家增摄)
王安忆漫步新加坡武吉巴梳路。(蔡家增摄)

被誉为“上海的文学代言人”,王安忆最为擅长用文字描绘时代变幻中的沪上女性形象。而新加坡之于她,则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某种程度上更是“根”与“魂”。

她的父亲王啸平是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南洋戏剧先驱,20岁前往中国寻梦。34年前,不到40岁的王安忆首度踏访这片故土,开启了跨越历史的“反向寻根”之旅。回到上海后,她用中篇小说《伤心太平洋》将这段家族情感转化为动人的文学叙述。在她笔下:“大陆也是漂浮的岛屿”。

谈及上海与新加坡这两座城市,王安忆说它们表面都是繁华都市,内核则全然不同。上海带着散漫和原始的气息;新加坡则秩序井然,始终按部就班地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她坦言新加坡给予人安全感,但上海的丰富和多样,却是无可替代的灵魂所在。

王安忆在怡和轩俱乐部接受《有客到》专访。(蔡家增摄)
王安忆在怡和轩俱乐部接受《有客到》专访。(蔡家增摄)

作为作家,她坦率分享了书写男性角色的挑战,说上海男性被城市生活和文明塑造出的复杂性,是对创作的巨大刺激。而面对外界对她作品“重复”的评论,她微笑回应:“进步往往是在重复中孕育,这不仅正常,还是个优点。”

延伸阅读

赵敏:听王安忆谈不怕人工智能
赵敏:听王安忆谈不怕人工智能
韩咏梅:历史与我们
韩咏梅:历史与我们

科技浪潮下,人工智能席卷文学领域。屡屡被问及关于AI的问题,她的看法相当自信,文学的独特性和个体性,是无法被简单归纳复制的。“我完全没有危机感,也不认为它会给任何人带来危机感。除非他本来就写得不好,有没有AI都一样。”

王安忆在新加坡草根书室。(蔡家增摄)
王安忆在新加坡草根书室。(蔡家增摄)

点击观看完整专访,聆听这位71岁仍在笔耕不辍的著名作家娓娓道来的时光与智慧。